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郝堂村、西河村以及新集村三个代表性村庄为例,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以及实地观察与体验法对信阳市乡村旅游展开研究。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核心吸引物,以乡村独特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民俗风情、乡村建筑和乡村文化等为旅游资源,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农家乐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信阳市乡村旅游典型发展模式主要有郝堂村的农家乐发展模式、西河村的古村落发展模式以及新集村的田园观光发展模式。其宣传推介方式主要是传统广告宣传和网络纸媒软文宣传。从调查结果来看,信阳市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吸引了大批旅游观光者。信阳市乡村居民的旅游参与意愿强烈,但是参与程度比较低。参与程度低的表现是: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口比重不高;为景区规划、发展提供建议的意愿不强或机会很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单一且层次较低。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方式主要有开办农家乐、提供住宿、提供交通服务等。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单一。其主要原因是:对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外延认识不够;乡村旅游的经营多是自发行为,农户一般只提供自己熟悉的产品;缺乏乡村旅游的整体设计与长期规划。(2)旅游宣传推介方式不够丰富。其主要原因是:信阳市乡村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以自我经营为主,缺乏大型企业的加盟,单个家庭无力承担宣传推介较高的成本;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使用现代营销手段;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没有对乡村旅游进行有序引导与组织管理,也缺乏对旅游产品的营销策划。(3)居民参与度不高。主要原因是:信阳的村庄都比较分散,而发展乡村旅游的景观主要集中于某一个村民组或者是集中在某一片区域;乡村旅游缺少大型企业的投资,一些农户想要参与到乡村旅游,但缺乏资金;乡村旅游发展刚刚起步,一部分长期在外务工,有着相对稳定工作的村民暂时不考虑回乡创业。(4)旅游污染呈现加重态势。主要表现在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家用小车的增多带来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在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因地制宜,丰富乡村旅游模式;多措并举,强化乡村旅游宣传推介;积极引导,提高居民参与度;科学管理,强化乡村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