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脑电监测对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评估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连续脑电监测是评估患者大脑功能的重要床旁检查工具,目前将脑电监测应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数据仍然较少。本课题通过前瞻性研究,对合并意识障碍的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进行连续脑电监测,探讨患者的脑电特征与临床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尽早判断患者预后及用药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研究方法1.本研究入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2月份-2018年8月份重症监护室发病7天内的意识障碍脑卒中患者,进行24小时连续脑电监测。2.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脑梗死、脑出血)、既往病史(房颤、高血压、糖尿病)、行脑电图检查时NIHSS评分、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昏迷)、病变部位(皮质或皮质下)、病变范围(一侧大脑半球或双侧大脑半球)、住院天数。由专业脑电技师评估患者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脑电背景异常、睡眠周期等指标,探究各脑电特征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3.患者预后评估采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90天的m Rs评分(0-4分为预后良好,5-6分为预后不良),探究各脑电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本研究共入组病例26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5例)。患者平均年龄80.2±6.8岁,53.8%为女性。发生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4例(15.4%),脑电背景轻度异常17例(65.4%),中重度异常9例(34.6%),缺少睡眠周期14例(53.8%)。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脑电背景异常与临床特征无关,睡眠周期缺乏与年龄(P=0.017)、NIHSS评分(P=0.006)、意识状态(P=0.036)和病变范围(P=0.036)有关。脑电特征与患者出院时的预后无关,脑电背景异常(P=0.003)和睡眠周期缺乏(p=0.008)与患者出院90天的预后不良(严重残疾或死亡)有关。研究结论在合并意识障碍的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脑电背景的中重度异常以及睡眠周期的缺乏常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与患者预后无关。
其他文献
微夹持器是进行显微操作的核心工具,是连接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的核心环节。由于尺度效应,当微夹持对象的尺度逐渐变小时,尺度效应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略。因为尺度效应的影响,
从数学上证明了上端固定、下端作圆周运动的弦振动会形成驻波.在络筒工程中,一定条件下纱从管纱上退绕,会形成多节气圈,它是一种旋转的驻波.用此理论计算络筒的初始张力,比其
针对当前彩色棉开发这一热点,结合工作实践综述天然彩色棉的开发历史、性能特色以及其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要求,并介绍这一产品的开发现状,提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