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不同生长期适宜灌溉土壤水分指标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大田作物,灌溉是补给土壤水分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对于设施农业而言,灌溉是农作物获得水分的唯一途径。本文以黄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模拟膜下滴灌条件,通过在其各生长阶段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上、下限处理,研究黄瓜各生长期的耗水特点和规律,以及不同土壤水分上、下限处理对黄瓜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生产函数的分析,以期确定各生长时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上、下限,为日光温室条件下黄瓜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提供科学、可靠的灌溉技术参数。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生长期水分处理对黄瓜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开灌前的土壤含水率(灌溉下限)可以适当的低一些,土壤含水率以田间持水量的55%为下限。对于生长初期,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促进黄瓜根系发育,扩大黄瓜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范围,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对后期的株高增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复水后株高的补偿效益较明显。在黄瓜各生长期内,适度的水分亏缺均有利于茎杆直径的增长,而初瓜期较高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叶面积的增长,盛瓜期过低的土壤水分会拟制黄瓜叶面积生长。2)不同生长期水分处理对黄瓜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阶段内,光合速率较强时,其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与光合速率呈现基本相同的变化规律。黄瓜叶片在初花期和盛瓜期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并在12:00时达到最大值。初瓜期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并在12:00时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两个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光合速率14:00的峰值略大于10:00的峰值,但是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14:00的峰值比10:00的峰值大很多。初花期和初瓜期较低的土壤水分下限处理比较有利于黄瓜初瓜期光合参数的提高,盛瓜期过高或过低的土壤水分下限处理均会降低光合参数值,盛瓜期土壤水分保持在75~90%田间持水量时可以提高光合参数值。3)各生长阶段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处理的黄瓜品质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各指标均随各时期设定的土壤水分下限的降低而增加,即适度控制水分供给而产生的水分亏缺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各处理的地上茎叶部干重、地下根系干重及根冠比均随着设定的土壤水分下限的降低而增大。从株高与地下根系干重及根冠比的关系上看,在初花期和初瓜期基本上呈现株高越大,地下根系干重及根冠比逐渐增大的规律,说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在初花期保持55~90%田间持水量、初瓜期75~90%田间持水量、盛瓜期75~90%田间持水量(即处理A3),不但可以满足黄瓜全生长期的耗水需求,还可以获得最高产量(0.834kg/株)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39.36g/kg),同时达到高产和高效的目的。在整个生长期内黄瓜耗水量呈先缓后急的增长趋势,这与黄瓜的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规律相吻合。各处理的耗水强度均表现为盛瓜期>初瓜期>初花期,且随着生长期的不断延长,各处理的日均耗水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5)利用Jensen模型对试验结果模拟的结果表明:黄瓜水分生产函数中产量对各生长期水分的敏感指数为盛瓜期>初瓜期>初花期,分别为0.635、0.290、0.275。盛瓜期水分敏感指数最大,说明此阶段如果土壤含水率偏低或土壤水分不足,将对最终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将造成严重的减产损失。初花期敏感指数最小,说明初花期适度的水分亏缺对后期的产量影响不大,在初花期允许短时间适度的水分亏缺。初瓜期是黄瓜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的关键时期,黄瓜的需水量逐渐增加,适当的水分胁迫对黄瓜最终的产量影响不是很大。6)以90%田间持水量作为灌溉上限处理条件下,黄瓜植株不论生长指标、光合参数指标、果实品质还是地上茎叶部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优于以田间持水量作为灌溉上限的处理。以90%田间持水量作为灌溉上限处理的单株产量仅比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的单株产量减少0.9%,但水分利用效率却提高了16.84%。所以90%田间持水量为黄瓜较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7)对于(春夏季)日光温室黄瓜,不同生长阶段开始灌溉的控制下限土壤含水率分别为:初花期55%田间持水量、初瓜期75%田间持水量,盛瓜期75%田间持水量。在整个生育期灌溉水量控制上限土壤含水率以田间持水量的90%为宜。
其他文献
由于“天然实验室”洞穴的隔离,洞穴蜘蛛类群各自形成相互独立的进化方向,因此洞穴蜘蛛的研究对于丰富物种进化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地区,洞穴蜘蛛资
本研究以探讨影响北京山区油松、栓皮栎以及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游憩影响因子为目的,以油松同龄林、栓皮栎同龄林、栓皮栎异龄林和油松×栓皮栎林4种林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林
转基因技术由于能增强育种目的性和可预测性等优点,早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限制性因素也较为明显,其中之一就是选择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选择标记基因虽然提高了鉴别转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一重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目前已扩散到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红脂大小蠹入侵后的危害
本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水平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与其不同演替和恢复阶段的白桦山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嵌套式回归方法建立了林内主要灌木种(共25种)的生物量模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河段为试验对象,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措施,选取了沙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和金丝柳(Salix alba var. tristis)为植物材料,应用扦插,埋根,梢捆
外源基因删除系统在近年来成为了解决植物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将以小叶杨叶片以及叶柄为外植体来建立小叶杨高效再生体系、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叶
侧柏是北京市山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北京山区现有侧柏林59816.8hm2,占山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20%左右,其总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首都的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的森林抚育,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