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吐峪沟麻扎村为例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村落旅游作为新的旅游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游客们向往的旅游热点地,它不同于以往以娱乐为首要目的的休闲娱乐旅游,而是更注重历史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文化冲击感。同时,古村落旅游发展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就业率,提高居民文化水平,为古村落旅游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但是,新疆古村落旅游还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同于南方古村落的山水田园风格,它所展示的更多是具有民族异域风情特色的传统文化。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吐峪沟麻扎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本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吐峪沟麻扎村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素,将吐峪沟麻扎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经济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利用 Vensim PLE软件构建吐峪沟麻扎村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吐峪沟麻扎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五种模式,即①维持吐峪沟麻扎村现状的旅游模式称为现型旅游发展模式;②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的经济高效型旅游发展模式;③以保护吐峪沟麻扎村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的资源环境保护型旅游发展模式;④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人文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发扬当地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型旅游发展模式;⑤维持经济、环境、社会三者同步且均衡发展的经济-资源-社会协调型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对各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经济高效型发展模式(E模式)和经济-资源-社会协调型旅游发展模式(E-R-S模式)比较适合现在的吐峪沟麻扎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由于现在吐峪沟麻扎村经济基础处于较为落后时期,前期可先发展其经济,采用 E模式,后期则要采用 E-R-C模式,实现吐峪沟麻扎村旅游的全面协调发展。最后为了能够实现吐峪沟麻扎村可持续发展,从多个角度上提出吐峪沟麻扎村旅游发展的可实施建议,以实现系统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整个新疆古村落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研究了麦后棉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及棉田综合效益,阐明了麦后棉的适宜育苗方式为营养钵育苗移栽、合理的播种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
长期以来,区域旅游发展都是我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的重要专题,区域旅游合作都是我国区域合作的先导领域,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更是将“促进区域旅游协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地矛盾一直十分突出。而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进一步激发了土地供需矛盾。伴随着城市市区的扩展,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而多数城市建成区面积
喀斯特洞穴(又称溶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深、虚幻、神秘的特点对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重庆市溶洞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质量高、知名度大,在重庆旅游业中占有十
天山北坡的积雪十分丰富,同时季节性冻土也广泛分布。季节性积雪和冻土对气候特别是气温的变化极其敏感,积雪在为绿洲提供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引发了洪水等自然灾害。积雪层的厚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近景摄影测量因其速度快、精度高、无需接触目标物、适应各种特殊环境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业、工程、考古与生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和数字建设的发展,WebGIS作为其核心技术也在急速发展,其应用也是迅速扩展到GIS应用领域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为了大众的使用工具。但也存在诸如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