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制度设计对多方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为更好地保障现有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商业银行对包括股东、客户、消费者、政府、社区,乃至自然生态环境所应该担负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等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一种逻辑结果,银行业也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员工、消费者、客户、政府监管机构等各方面的压力,在很多情况下,能否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评判一家银行好坏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有关银行业的国际规范也日臻成熟。例如,“赤道原则”的制定使得商业银行在处理项目融资过程中发生社会和环境问题时有据可循。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加大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力度。然而,相较于境外银行业社会责任的状况而言,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仍不理想,存在诸如外部机制不健全、内部机制不配套、商业银行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转向国外金融市场,并逐渐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全球福布斯排行榜上,中国工商银行更是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蝉联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排行榜冠军。因此,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日臻成熟,商业银行作为通常意义的企业法人,其承担社会责任具备一般企业社会责任的共同特征,涵盖其共同内容。但是,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经济角色的特殊性、经营行为的独特性、社会角色的重大性等诸多情况,且商业银行又承担着宏观调整经济、促进实质公平和辐射外部企业等作用,并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与条件,如此一来,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督促机制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着手,在分析商业银行社会和经济角色的特殊性、借鉴实质正义理论和企业公民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现有督促机制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督促机制和外部督促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借鉴境外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先进制度,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督促机制的现状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督促机制的完善路径:内部贯彻理念、完善制度;外部一方面加强刚性规则的整合、补充,另一方面动员多方力量,加强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