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作为语文学科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承担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性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却相信课文是外在于读者(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客体,其中的意义是作者早已赋予的,是客观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因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始终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自主能动的阅读,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轻视学生阅读中的自我感悟、独立见解、质疑精神。其症结就是把阅读仅仅当作一种认知过程,而忽略了阅读其实是阅读主体的行为过程。因此使语文教学始终陷在高耗低效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行为过程的提高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写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和实践》一文,探索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自我的途径。 本论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明确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重点诠释了自主阅读的内涵及提出的依据。第二部分,构建“读——解——悟”的阅读层级,由理论上升到实践。具体实施分三个层级:读为基础(学识积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方法为具体目标,以构筑学生为自己而读,为精神而读的自主意识为阅读目的;解为核心(解读教材),以语文教材为凭借,从反思解读和感悟解读入手,以提高学生敏锐思维和独特体验为阅读目的;悟为最高理想(迁移创造),在质疑和迁移的悟读中,让学生多元理解、自由批判,达到发展自我、建构自我的目的。三个阅读层级呈现梯度推进,由浅层的认知阅读到深层的学生参与的行为阅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完善。论文的第三部分,确定语文教师在自主阅读中的角色地位,为自主阅读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葬重阅读主体(学生)的个性差异,葬重阅读主体(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质疑精神的自主阅读,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回归人性本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