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感知与学习的机器人抓取与装配方法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机器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然而,机器人的生产水平受限于生产环境的变化难以实现柔性化生产。通过感知外在环境,机器人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来调整自身的姿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感知与学习的机器人抓取与装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机器人抓取与装配系统,并利用实验进行了验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智能感知层面上,基于RGB-D图像构建了一种五维抓取位姿表示方法,并在此基础设计了以接触状态(Contact states,CS)为核心的机器人智能感知方法。在执行规划层面上,以基于随机采样法的快速扩展随机树法为基础搭建了机器人运动规划框架,并利用Move IT!软件包来控制机器人运动规划。Kinect V2相机作为传感器来实现图像的获取,并利用手眼标定来完成机器人坐标转换,最终,构建了机器人抓取与装配系统。其次,为了解决非结构性环境下的混杂物体抓取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级联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抓取方法,实现了机器人自主抓取混杂物体的目标。通过Mask-RCNN(掩膜区域建议神经网络)提取抓取特征及抓取候选区域;为了在保证泛化性的同时提高检测速率,自建端到端神经网络Y-Net进一步估计抓取角度;针对目前方法难以适应混杂物体环境的问题,自建端到端神经网络Q-Net对抓取位置进行抓取可行性评估;最终获取机器人最优抓取位姿以完成机器人混杂物体抓取任务。然后,以齿轮装配工位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复杂机器人装配过程在线学习与参数优化方法,解决了当前离线方法装配成功率低和效率低的问题。针对复杂多变的机器人齿轮装配过程,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机器人接触状态与机器人动作的动态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生成对抗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在线学习,生成装配关键参数优化策略,并采用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方法对新颖装配数据进行检测,最终实现装配过程在线建模与参数优化。最终,在数据集以及实际场景下分别进行抓取与装配实验,抓取实验表明针对随机姿态、不同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基于级联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抓取估计方法可以以较高的准确率和抓取速度获得机器人最优抓取位姿,适用于混杂物体抓取场景,泛化性和鲁棒性强。齿轮与花键轴机器人装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生成对抗粒子群-高斯过程回归的装配方法在装配成功率与效率上均优于人工和离线方法,可以对生产线不同批次和规格的齿轮进行在线装配,满足生产线的实际生产需求。
其他文献
大型数控机床在装备制造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长行程线性导轨作为大型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其精度直接影响大型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要提高长行程线性导轨的精度,就必须对长行程线性导轨的运动误差进行精确的测量。激光运动误差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优点,可应用在长行程线性导轨的运动误差测量中。激光运动误差测量系统需要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减小体积,使其能够安装在大型数控机床内,实现对长行程线性导轨运动误差的在
在海洋工程模型实验中进行波高数据采集时,往往需要在较远的距离处对多个分散位置的波浪信息进行准确测量,因此需要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具备较高的数据传输率及可靠的传输方式,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实时性和测量精度。然而,现今的波高数据采集系统电路设计复杂、可靠性较差、数据采集通道有限、现场布线复杂,无法满足海工模型实验的需求。针对海工实验中波高数据采集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容式波高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并采
近年来,随着扫描技术的迅速发展,点云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逐渐发展为三维形状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三维形状分析通过数字几何的算法,挖掘三维模型的几何特征、语义关系及模型的功能性。如何准确、有效地实现三维形状分析,是机器人感知、无人驾驶及虚拟现实等任务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三维形状分析主要包括模型检索,模型分割,语义对应,功能性分析等任务,而三维形状的局部特征能够准确地描述形状的局
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住房建设规模扩大,相关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例如住房建设中的卫生间渗漏问题,其作为房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了居民的使用和房屋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卫生间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卫生间防水必要性,其次对卫生间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防水施工质控措施,希望能够防止卫生间漏水。
随着基于5G网络的触感网的迅速发展,触觉通信系统及遥操作技术受到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人类在环的力反馈遥操作触觉通信系统是存在于触感网中的典型用例,它将代表人类主观感受的判断标准引入系统,称作用户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 E),以此反映系统性能。因此,在多个遥操作用户同时共享同一通信网络时,如何能够最大化网络总体用户体验质量成为目前一个主要的挑战。Qo
多目标优化问题是工程应用与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处理该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进化计算。随着工业的发展,该问题的目标数量与问题规模都急剧增大。出于维数诅咒的原因,多目标进化算法在处理大规模超多目标优化问题时性能显著下降。因此大部分研究采用了分解策略以达到提升多目标优化算法性能的目的。针对分解策略仍存在的一些挑战,进行了改进。本文主要贡献如下:针对决策变量分析方法产生的分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统计变
深度神经网络(DNN)在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量子化学和医疗保健在内的多个研究领域中均表现出出色的性能。然而,众所周知,我们对其有效性的理论理解仍然不完整。深度学习架构需要通过标注大数据驱动的误差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来不断优化“端到端”上的模型参数,这种学习过程犹如一个“黑盒子”。随着机器自动的黑盒算法开始辅助人类做出决策,这些机制有必要被更多的解释。此外,虽然这些大的神经网络用处广
在机器学习中,训练样本的数量与数据的准确性是除了模型之外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叫保真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在很多实际问题中,例如计算机仿真问题,很多准确数据的计算成本是极高的,这种数据称为高保真度(High fidelity-HF)数据;而计算成本低、易获得,但准确度较低的数据称为低保真度(Low fidelity-LF)数据。利用这些多保真度数据建立的回归模型称为多保真度模型。多保真度建模致力于结
多智能体协同决策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深度强化学习在单智能体领域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应用到多智能体协同决策任务。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着维度爆炸甚至无法收敛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智能体之间有效的通信,让智能体进行正确的行为决策,是多智能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了实现智能体之间有效的通信,以加强
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控制,机器人技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它们的广泛适用性极大地鼓励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生物大脑来改善人工神经网络。在生物学上更合理的脉冲神经网络(SNN)更忠实地利用生物学特性来提供更高的处理能力。近些年,SNN在神经形态低功耗系统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势头,现存的大多数脉冲监督学习方法都实现了较好的性能,取得极大的成功。但是,现有的SNN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