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群众需求,政府社会支出持续增加,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社会公益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目前,江苏省是我国公益创投本土化实践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公益创投已在全省范围推广实施并逐渐趋于成熟。与全省发展趋势一致,自2013年起,Y市、区两级民政部门连续开展公益创投活动,Q街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截止2015年底,Q街道公益创投立项数量与资助金额均已达到相当规模。Q街道公益创投实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公益创投项目偏重于前期申报与评比,缺乏全面系统的项目评估,服务效果和社会效益有待提升等,这些都制约着Q街道公益创投实践的进一步开展。本文以CIPP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Q街道公益创投项目实践,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对CIPP模式在公益创投项目评估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首先,明确公益创投项目评估中CIPP模式操作流程及影响因素,基于理论分析、公益创投特性、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和Q街道实际情况,对具体评估指标进行操作化处理,尝试完成公益创投项目评估体系再设计。其次,通过对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获得有效信息后归纳总结,深入探讨公益创投项目评估中CIPP模式的具体应用和现实影响。最后,根据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CIPP模式为理论框架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即背景评估聚焦真实需求、输入评估尊重现有基础、过程评估完善内部监管、结果评估强调多元评价,分析评估成本和价值取向在CIPP模式介入公益创投项目评估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剖析本次研究的不足和缺漏,并对未来的实践操作提出具体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