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价值体系的沿革与当代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构建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价值体系的探讨基于政治价值的评判、指导和解释的功能,以及政治价值体系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性概念,政治价值体系的变迁反映了体系间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和调整,阐释了我国政治价值体系变迁的5个阶段,对研究我国政治文化的历史特征和时代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政治价值体系阐释了政治价值间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而呈现的动态结构和发展趋势,反映了政治价值间的交汇、诱变、融合、斗争和转化的状态和主导性政治价值确立的过程。自商周以降,我国政治价值体系的变迁经历了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价值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政治价值体系、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元主导的政治价值体系、清末民国时期多元的政治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5个阶段。政治价值的竞争和冲突源于体系间的异质促成了彼此的矛盾,并在对立与转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政治价值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而新阶级的产生和利益结构的分化则成为政治价值体系变迁的重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政治价值体系的支持,只有构建一元主导的,兼容并蓄的,代表各个阶层政治价值要求的,并具有很强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才能切实的解决或缓和价值冲突问题,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提供价值的评判、指导和支撑,坚定民众的政治价值信仰,捍卫意识形态的家园。
其他文献
中国与韩国都继承抵押权的附随性理论而形成了抵押权制度。我国经过漫长时间制定出《物权法》,比较以前的《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现代抵押权制度相比还是
实现“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美好愿望,是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任务和神圣使命。但建国迄今中日关系“经热政冷”走势的长期存在,已然成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