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TAF)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组分中药思想,采用一步沉淀法去除大部分毒性最强且活性有限的士的宁实现减毒不减效,最终制得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MTAF)。采用HPLC法对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前后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减毒后士的宁与马钱子碱占总生物碱的比例由1.8:1降低到1:3.07;减毒后,士的宁去除了约86%,而马钱子碱的转移率为76%。通过TOF-MS技术对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表明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后化学成分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小鼠口服马钱子总生物碱的LD50为10.92mg/kg,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的LD50为31.08mg/kg,毒性下降了约3倍,实现了减毒效果。为了预测口服吸收效果,系统考察了不同比例下马钱子碱与士的宁配伍后油水分配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马钱子碱与士的宁比例高于3:1的时候,士的宁的油水分配系数显著增加,提示如果进一步减低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中士的宁的比例,则其口服吸收的增加有可能抵消含量降低的效果。本文对马钱子总生物碱与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的抗肿瘤与镇痛药效进行了比较。比较了两者对人成纤维肉瘤(HT1080)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对HT1080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马钱子总生物碱,且两者均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小鼠热板法对两者的镇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有显著的镇痛活性,且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的镇痛效果强于马钱子总生物碱,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与马钱子总生物碱均有镇痛耐受性。本文优化了马钱子碱血药浓度测定的HPLC方法并应用于其药动学研究。首次测定了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血浆蛋白结合率。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含量的LC-MS-MS法,对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口服、静脉注射药动学进行研究,首次报道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口服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3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的口服药动学进行研究,探究各成分(士的宁、马钱子碱、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得到口服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后马钱子碱的AUC0→t是士的宁2.4倍,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AUC0→t是马钱子碱的1/66。马钱子碱的MRT0→t是士的宁的2.1倍,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MRT0→t分别是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1.2、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