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物理模型建构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物理模型建构教学是一种综合了实验探究教学和科学方法教育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关注物理模型的内涵、建构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方面。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模型建构、模型建构能力培养现状等相关资料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模型及物理模型的定义、物理模型的分类、物理模型的特性、物理模型建构的过程等。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新课标中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物理模型建构的具体要求,总结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物理模型,并对此进行分类和分析。最后,采用文献分析法分别对高一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培养现状和高一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找出高一学生在物理模型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维能力是我国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但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模型建构能力的重要性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建模能力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我国高中生并不具备对物理模型和物理模型建构本质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基础。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针对物理模型建构的研究开始较晚,对于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方面还缺乏较深层次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一致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模型建构教学策略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同时不同的模型建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模型建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本研究根据课程标准中对物理模型建构方面的要求,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总结,依据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部分内容制定相应的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策略。并根据所提策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高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策略实施的案例,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为基础的高一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模型建构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型建构体系,帮助一线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