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性比及性分化早期胚胎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的性别控制在现代养鸡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仍没有较好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现有的性别控制方法有通过影响控制鸡性比的因素使性比偏向生产所需及通过干扰鸡的性腺分化产生性反转鸡等,本研究围绕这两个主题,一方面利用早期鸡胚性别鉴定方法全面分析正常生产条件下鸡的各种性比及产生性比偏向的可能原因;另一方面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分离性分化早期雌、雄鸡胚性腺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进一步研究,为探讨性别决定与性分化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具体研究如下:组合扩增W染色体上360 bp的EE0.6特异片段和Z染色体上970 bp的OVR基因片段的两对引物,应用双重PCR技术建立了鸡性别鉴定分子方法,经验证其准确率达100%;利用该方法成功判定了早期鸡胚的性别,其中早期死亡鸡胚的性别判出率达92.34%。结合分子鉴定鸡胚性别及剖检鉴定性别的方法分析了人工饲养条件下140只母鸡在30天内的子代性比,结果表明“所有母鸡”组和“高繁殖力母鸡”组(76只)的出壳雏鸡和总体子女(包括孵化过程中的死胚)的性比均不显著偏离理论性比值1∶1,但孵化过程中死亡的雌性胚胎数量显著超过雄性(P<0.05);高繁殖力母鸡中,大部分个体的亲本性比不同程度地偏离理论性比,其中有7只(占9.21%)子代性比显著偏离理论值(P<0.05),另有37只产生至少连续4个为同一性别的种蛋。以孵化3.5—6天的鸡胚性腺组织为材料,应用SSH技术构建了性分化早期雌、雄鸡胚间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以持家基因GAPDH为参照指标检测消减文库的消减效率,结果表明两个文库的消减效率均高达25倍。从每个文库中随机挑选96个克隆进行PCR鉴定,发现cDNA插入片段的长度主要分布于250—750 bp之间,F-M(以雌性鸡胚为tester、雄性鸡胚为driver)和M-F(以雄性鸡胚为tester、雌性鸡胚为driver)消减cDNA文库中有效阳性克隆率分别达93.8%和90.6%。利用斑点杂交技术,以正向消减cDNA和反向未消减cDNA作为探针对F-M文库中1200个克隆和M-F文库中900个克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两个文库中差异明显(相差至少3倍以上)的阳性克隆率分别为31%和26%。将已测序的152个差异表达克隆的cDNA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F-M文库的86个克隆代表了41个基因,其中39个为已鉴定基因、2个具有同源EST序列;M-F文库的66个克隆代表了47个基因,其中16个为已鉴定基因,12个有EST同源序列,25个没有任何同源序列。根据哺乳动物中同源基因的功能推测41个已知功能的差异表达基因(F-M中31个,M-F中10个)分属于DNA水平相关因子、RNA水平相关因子、结构蛋白、酶类、癌症相关基因及信号转导因子等。分析88个差异表达基因在鸡基因组中的分布,结果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分布于鸡1—5号染色体上,其中F-M文库中有1个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F-M文库和M-F文库中分别有2个和3个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将差异表达cDNA片段在GenBank的鸡EST数据库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分别有80.49%和34.04%的雌、雄性差异表达基因在两个已报道鸡胚性腺相关文库(gonad cDNA library and gPGC cDNA library)中有同源序列;通过比较cDNA片段在消减文库及两个已报道性腺相关文库中的重复率,初步分析了这些基因在鸡胚性腺中的基本表达特征。用RT-PCR方法分析了7个功能候选基因及46个新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F-M文库34个,M-F文库12个)在鸡胚早期性腺发育过程中(第4—12天)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功能候选基因中除cEki2和cFog2在两性中表达水平相似外,cBrd3、cVnn1、cPpt1、cLhx9和cGATA4五个基因在鸡性腺分化过程中呈两性差异性表达;另外从表达模式上看,除cVnn1的表达模式及cGATA4/cFog2的相互作用模式与哺乳动物相似外其它都不相同;新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大部分(F-M,85.29%;M-F,91.67%)为真实差异表达,相对表达水平相差达2倍以上的基因在F-M、M-F文库中分别有13个和6个,其中于性分化前期(第4—5天)两性中表达差异明显的分别有10个和1个;而表达差异小于2倍的基因在F-M、M-F文库中分别有16及5个。此外,还通过WISH定位分析基因表达的方法初步分析了SMARCE1在5.5天和8.5天鸡胚泌尿生殖系统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5.5天两性鸡胚的泌尿生殖系统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基本相同,在性腺形态已分化的8.5天雄性鸡胚的性腺和肾脏外侧呈明显阳性表达。应用SMART技术成功克隆了HMG-14A基因的一个新转录本(F071)和Z染色体上一个非编码RNA(A041)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422210、EF422212。F07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026 bp,ORF Finder预测其最大开放阅读框为318 bp,编码105个氨基酸:该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F071与鸡HMG-14A基因(NM001079480.1)的同源性最高,两者核苷酸同源区段覆盖率为85%,但两者所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为100%。用Signal P3.0、ProtParam、Prosite等软件对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功能等特征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F071蛋白为富含赖氨酸的非分泌性蛋白,它含有HMG14和HMG17信号、一个依赖于cAMP和cG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一个酰胺化位点、一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两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一个N-糖基化位点;根据CLUSTALW结果,用MEGA3.1软件构建了HMG14(HMGN1)基因家族在多个物种间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鸡F071(HMG-14A)与其它物种HMGN1的进化关系相距较远。A041分子有两个长度分别为1249 bp和790 bp、仅在5’UTR区长度不同的转录本,ORF Finder预测其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44 bp,编码47个氨基酸,在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未发现与该分子具有同源核苷酸序列或同源蛋白序列的基因,根据该分子特征推测其为非编码RNA。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盐包联合蒙药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6月于我院肛肠科手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治疗促进
IGFs介导生长激素(GH)促进动物生长的功能,在动物的胚胎及生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调节糖类代谢、脂肪代谢、蛋白合成、肝脏功能、线性生长等。IGFBPs在体内循环
对低截获概率(LPI)信号和低观察率目标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低信噪比下检测信号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子带提取方法.在周期谱估计之前用小波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成功与世界接轨,目前已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扩大和开放,企业和公众所处的法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民间审计机构的依赖越来越大,对于民间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然而,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开展审计工作的难度大大提升。从众所周知的安然、世通事件到饱受公众质疑的乐视网事件,诸多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问题以及越来越复
在对长形封闭料场内部扬尘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工艺布置特点,从工艺、除尘和给排水三个方面论述了长形封闭料场内部防控粉尘的措施,展望了长形封闭料场的应用前景。
针对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问题,对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单变量的耦合控制与自适应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同步控制器的设计和理论证明。采用单变量控制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