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确认是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具有预防和制止纠纷功能,在行政行为理论和实践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法律上,行政确认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行为类型尚未得到确认,行政确认目前仍然只是法学理论中对各种具体行政确认行为的概括和探讨。限于各种原因,我国行政法研究总体上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行政确认理论研究则更加薄弱,对此进行探讨的学者不是很多,而且分歧很大,甚至在性质等问题上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行政确认理论上的落后和分歧,导致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使行政确认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无法得到规范的处理。深化行政确认理论,不仅可以提升行政主体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明确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使社会对其有一定的预见性,以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此本文试图对行政确认制度在理论上进行梳理,以建立统一完整的行政确认制度理论,并最终推进行政确认制度在实践中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行政确认制度概述,笔者对行政确认的概念、特征、分类、作用等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界定,对目前理论上的各种分歧进行理论上的澄清和辩驳,为下文探讨打下坚实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探讨行政确认制度背后的理论基础,使用理性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会学、法哲学、宪法学、经济学等方面分析行政确认的理论基础,证明行政确认不只是一种行政管理技术,其本身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逻辑,这就是隐含在行政确认身后的国家信用。第三部分是行政确认的制度建构,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目前行政确认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该制度在实践中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和法律逻辑,并以行政法学理论为基础,从制度建构方面着手,对行政确认制度的内容、基本原则、具体程序、法律救济等各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以期达到改革和完善现有行政确认制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