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民意交流的主要渠道。掌握互联网的网民人人手中都握着麦克风,都可以对网上热点事件发表看法。互联网也被称为“第四媒体”,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与速度,放大了突发事件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乘机制造混乱,扰乱社会秩序。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聚众性等特点,易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网上舆情并快速爆发,从而给地方政府的应对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地方政府是突发事件的第一应对机构,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及其引发的网络舆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积极作用,最大程度消除其负面影响,是我国地方政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在“把关人”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等基础上,以四川泸县学生坠亡事件为案例,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寻找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和阶段特征,剖析地方政府在该事件舆情应对中的得与失,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有借鉴价值的应对建议。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第二部分阐述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对四川泸县学生坠亡事件网络舆情应对进行案例剖析,分析应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第四部分进一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结合案例分析结果,提出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