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也是工业原料。它是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和食用油资源,也是一种潜力大、功能全的作物。目前,我国已由原来的大豆出口国转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5至2006年度进口大豆2827万吨(USDA),是国产大豆总量(1700万吨)的1.66倍。大豆是我国大宗农产品中唯一短缺的产品。因此发展大豆产业,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势在必行。氮肥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然而大豆生产中氮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及不合理使用.导致肥料的利用率和农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试验通过大田试验,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河南省壤质潮土区不同氮肥类型碳铵、尿素在单施或1:1混施条件下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特性的影响,目的在于指导合理施用氮肥,减轻环境污染,为大豆氮肥营养研究拓宽思路,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为随机区组试验。设四个处理。处理1为施用尿素,处理2为施用碳酸氢铵,处理3为施用尿素和碳酸氢铵1:1(折合过的NO-3-N与NH4+-N之比)混合,处理4为不施氮肥(对照CK)。每个处理施用纯氮52.2 kg·hm-2。除氮素因子不同外,其它因素均保持相同。每个处理三次重复。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碳铵处理显著有利于大豆根瘤的体积和个数的增加。对大豆根瘤体积的影响。碳铵处理与尿素处理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较尿素处理可增加13.89%。对大豆根瘤个数的影响,特别在开花期和鼓粒期,碳铵处理表现出显著差异水平,但与对照相比碳铵处理、尿素处理、碳铵*尿素处理可依次增加219.38%、142.14%、134.32%。2.碳铵处理较其他处理在大豆开花期、结英期、鼓粒期显著有利于大豆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在开花期,碳铵处理与尿素处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但是在数值上也较尿素处理提高了3.58%。四个处理对大豆光合作用指标如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四个处理表现相同的趋势:即碳铵处理>碳铵*尿素处理>尿素处理>CK。3.碳铵处理、尿素处理对大豆株高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并且碳铵处理较尿素处理又提高了0.85%;碳铵处理能显著提高大豆英数和百粒重。不同氮肥类型对此的影响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碳铵处理>尿素处理>碳铵*尿素处理>CK。碳铵处理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但是与尿素处理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较尿素处理可增产14.32%。4.碳铵处理、尿素处理、碳铵*尿素处理对大豆劣质外观品质可分别减少73.56%、61.93%、69.21%。碳铵处理对增加大豆粗蛋白、水溶蛋白含量有显著效果,较CK可分别增加4.14%(干基)、5.02%(干基)。但对增加脂肪含量和氮溶解指数效果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