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由于感染、外伤、休克等引起,发病后临床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 syndrome,MODS)等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1-3]。内质网是真核生物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蛋白合成、加工、折叠、运送及钙离子储存的主要场所[4]。内质网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平衡的重要作用[5]。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作为细胞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自身保护反应,可引起凋亡相关基因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caspase-12等表达上调,从而启动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ERS)可能是肺部相关疾病关键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6-9]。我们前期研究已经证实了电针刺激对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ALI)具有防治作用,但其对内质网应激(ERS)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10-13]。目的本课题拟从内质网应激(ERS)角度探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ALI)时电针刺激在微环境层面的内源性分子保护作用机制,为电针刺激在脏器保护的机制研究开辟新的思路,也为电针刺激防治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4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8周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组(LA组)、电针刺激穴位+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组(ELA组)、非穴位电针刺激+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组(NLA组),每组10只。LA组、NLA组和ELA组大鼠将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mg/kg溶于0.5m L生理盐水经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ALI模型;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ELA组于内毒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制备前1~4d及模型制备过程中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疏密波,频率2/15Hz,刺激电流1~2m A,波宽0.2~0.6ms,刺激强度以大鼠肢体出现轻微颤动为宜),1次/d,30min/次,刺激时间为上午9:30-10:30;NLA组以相同的参数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穴旁开0.5cm非经非穴位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或生理盐水后6h时,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处理后保存。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及损伤评分;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测定;TUNEL法检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HOP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LA组、NLA组及ELA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及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升高,肺组织GRP78、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LA组比较,ELA组肺损伤评分、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降低,肺组织GRP78、CHOP及caspase-12蛋白水平下降(P<0.05),NLA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可减轻大鼠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其机制与抑制大鼠肺组织内质网应激(ERS)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