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主体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概念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主体的普遍性与个体性关系的变化发展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完善为中心线索,考察了哲学发展史中的主体概念。在古希腊,主体概念诞生的最初意蕴在于人不断地寻求一种能够解释自身和万物存在的普遍性依据。由此,主体的普遍性与个体性关系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  古希腊哲学家试图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但在本体论思维范式的导引下,他们将自然实体或抽象的理念看作主体,大都是用普遍性统摄个体性。中世纪将普遍性诉诸上帝,上帝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主体,从而走向了否定人的道路。面对中世纪哲学对人作为主体的窒息,近代哲学家对普遍性的追求延续了古希腊哲学的传统,只是他们不从外在世界本身去寻找,而是转而向内,通过寻找知识的确定性,来理解主体。主体就成为了认识主体,这开启了思辨哲学路向上探讨主体的道路。然而,近代主体概念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是在确证其个体性时不得不切断与外部世界、与他人的联系,即切断与普遍性的关联,二是近代主体的普遍性囿于抽象,无法克服现实历史中普遍性与个体性的背离。  鉴于此,马克思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主体问题,摒弃以前哲学的研究路向。从《博士论文》时期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致力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建构,重点探讨了主体概念的“一般形态”。他重新规定了主体概念的内在结构,指出主体是现实的个人。这扬弃了以往哲学对主体的内在结构抽象、片面的规定。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马克思侧重于对“具体形态”的主体概念的阐释。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后续的《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的研究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使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的状况。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矛盾运动,尤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运动提供了克服主体受到物的支配的历史条件,而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则克服了主体的普遍性与个体性的背离。
其他文献
关于历史经验的思想是奥克肖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彰显了他思想的独特性。本文对奥克肖特历史经验思想的探究缘起于对历史是什么或历史本质问题的疑惑。他的这一思想从观念
期刊
人的解放是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人的解放才是马克思所真正追求的目标。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解放和发展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也构成了他的所有思想的价值追求和理论核心,这
10月,国内股票市场总体震荡下行,境内偏股基金平均净值下降;主要债市指数小幅波动,债券基金平均净值略降;海外主要市场继续向好,带动QDII基金净值平均上涨达3.1%。一、10月市
本文在梳理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检讨韩非的名学思想、法思想的研究方法、立场和观点;探求韩非的名学思想、法思想的价值,试图建构其名学与法思想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韩非
作为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各类体育院校及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至今已连续开设50多年。该课程对于体育类各专业学生属于基础课程教学,
期刊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最小因子理论经 10 0来年的证实仍有不足之处。研究表明 ,尽管作物施肥存在最小因子优势效应 ,但它与现代高产施肥获得地力潜在最高产量还具有本质的
新陆中29号杂交棉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与新疆国家农作物原种场、新疆优质杂交棉公司于1998年以J95-8优系为母本,以11-6为父本进行配组杂交,经4年的组合观察,组合
期刊
民族服装作为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最为直观的文化符号,除了秉承服装这种人类文明的缩影的功能外,还具有民族身份认同与辨异的特殊功用,从而成为各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