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一词起源于近代欧洲,最开始多见于对人们行为方式的描述,有“礼貌”“教养”“开化”之意,在很多场合还表征“公民”“市民”的的含义。最早使用“文明”一词的是法国的启蒙学者,他们明确指出“文明”一词是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向往,这也就是“启蒙思想”的萌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表征对象逐渐完成了由个人向社会的改变,更多用来描述一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程度。当代社会,文明最常见的分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当代学科划分的语境中,数学是指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它包括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大分支。数学的本质特征一直是人们努力去认知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这种不曾中断的努力贯穿于数学研究乃至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全过程。今天我们所说的数学的特点,大多来自于人们对其本质特征的归纳和概括,主要包括:一、抽象性;二、精确性;三、应用之广泛性。这三者之中抽象性是数学最典型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探讨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数学的价值,本文主要关注数学对远古人类文明、对古希腊文明以及对其他学科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借此探讨数学的社会和历史价值。一般来说,人类文化的内涵必然包括人类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历史观念的相关内容。而数学文化无疑对人类文明起到了添砖加瓦、锦上添花的促进作用,换句话说,数学文化以人类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主人翁姿态,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深刻影响和启迪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观高等学校的数学文化教育问题,针对普遍存在数学文化与数学技能培养相脱节的现实状况,如何在大学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情怀,也是本文欲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