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191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颌骨缺损是目前人类常见的一类医学疾病,如何治疗骨缺损及加速骨组织再生是面临的一大医学难题,目前常用的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因来源有限、供体损伤及免疫排斥而受限。骨组织工程通过在骨缺损区域创建活跃的人工成骨微环境而成为骨移植的新型替代方法,其核心要素为生物支架材料。水凝胶技术是组织工程和可再生医疗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水凝胶技术具有与人体细胞外基质相似的高含水率及优异的仿生性能,是理想的三维细胞培养系统和细胞输送系统。包裹在水凝胶内的细胞可以很容易地从靶区被注射到患者体内,从而避免额外开放性手术,并使患有不规则的、深或封闭缺损的病人和患者更好地受益。由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制备的水凝胶因为它们具有自然安全、生物相容性好、降解速率可控、可与其他材料复合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它们在我国现代生物医疗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丝素蛋白水凝胶网络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对复杂的应用环境适应性较差。大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及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以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为主要原料,采用酶催化交联结合法制备了一种可注射的SF/GO复合水凝胶。通过改变GO的含量,形成多组凝胶材料,研究不同GO浓度的复合凝胶在理化性能、体外细胞相容性及成骨等方面的不同。通过改变复合凝胶中SF/GO的比例,优化复合凝胶的性能,同时探讨该复合凝胶作为骨组织修复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酶催化交联的方法制备了SF/GO复合水凝胶,研究GO的添加比例对复合凝胶理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X光光电子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排液法对支架的形貌、支架的二级结构、元素的化学结构状态、力学性能、孔隙率进行宏观表征和分析比较,探讨GO含量对复合凝胶性能的影响。此外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包裹于凝胶内,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及CCK-8法检测包裹于SF/GO水凝胶内的BMSCs在凝胶化的过程中细胞的存活及增殖情况,评价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最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凝胶内进行成骨诱导分化7、14、21天,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细胞染色及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alizarin red S,ARS)及钙(Ca2+)半定量分析,评价成骨材料的体外细胞生长及成骨诱导能力。结果:1、加入HRP/H2O2交联剂后,SF/GO混合液迅速形成形态类似果冻的凝胶。随着G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凝胶的形成时间逐渐延长(SF组14.25±4.5,SF/0.05%GO组17.75±2.2,SF/0.1%GO组18.5±2.3,SF/0.2%GO组24±3.6,SF/0.4%GO组24±4.2)。SEM结果显示,丝素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溶液良好融合,没有发现相分离,每组凝胶材料内部均是互相贯通的多孔结构,孔的大小与形态随着氧化石墨烯添加比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氧化石墨烯的含量越高,复合凝胶的孔径越小(SF组90.49±0.74,SF/0.05%GO组92.36±0.57,SF/0.1%GO组92.64±0.81,SF/0.2%GO组93.13±0.22,SF/0.4%GO组93.24±0.89)。XRD与FT-IR结果表明,随着GO含量的增加,复合凝胶中不规则卷曲结构逐渐减少,β片状结构含量逐渐增加。XPS结果表明,与SF水凝胶相比,SF/GO复合凝胶内C/O比例增加,N/O比例几乎不变。压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GO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水凝胶的压缩破坏强度及破坏应变。2、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包裹在凝胶内的细胞均匀、立体地分布在胶体支架内并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见凝胶内的细胞活力尚可,且明显增殖,其中,与其他组相比SF/0.05%GO组水凝胶内细胞生长情况最好。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包裹在凝胶内的细胞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7天及14天后,四组细胞均可见到一定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呈上升趋势,茜素红染色结果与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相似,且与其他几组材料相比,SF/0.05%GO组ALP活性表达及钙盐沉积情况较其他组更好。(P<0.05)结论:综上,我们利用SF和GO两种材料,采用酶交联的方式,成功制备了包裹SF/GO复合凝胶。随着GO的加入,支架的孔径变得更加规整,孔隙率变化较小,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此外,将BMSCs包裹在凝胶中,与不含或含有高浓度GO的SF水凝胶相比,低浓度GO的复合凝胶具有更好的细胞生长、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因此,该可注射BMSCs水凝胶是一种很好的新型生物医学合成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市场及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HRMS)检测损伤后骨骼肌的代谢轮廓,分析骨骼肌代谢物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以及多层感知机(MLP)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数学模型用于损伤时间的预测,通过多个数学模型的串联,建立更为精确的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模型。方法实验选取7-8周龄,重约200-250g的雄性SD大鼠
目的:根据已知的HIris Plex-S色素推断复合SNP检测体系,在中国人群中进行色素表型推断及体系的适用性研究,对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肤色分类标准和推断模型进行探索。对41-Plex SNP色素推断算法模型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优化研究。基于中国人群肤色表型数据进行肤色表型关联性分析,筛选中国人群的色素关联性SNP位点及尝试建立更加适合中国人群的肤色推断模型。方法:根据已报道HIris Plex-S体系
针对专题数据库资源特点———形式多样性、专题特色性,分析分类体系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汶川地震专题数据库"分类体系设计实践,探索以形式、专题为主线的多维分类体系设计方法。以形式、专题为主的二维分类体系,能有效揭示专题数据库资源形式多样性和专题特色性;避免单一分类体系产生的混乱、交叉、层次深等问题;既能满足一般读者信息查找、浏览的需求,也可满足专家、学者对专题资源的专业检索需求,是设计专题数据库分类
目的:1.建立小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动物模型。2.研究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在正常小鼠和成瘾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探讨血液中甲卡西酮的检出时限。同时比较正常小鼠和成瘾小鼠给药后代谢动力学规律的异同。方法:1.小鼠CPP模型:实验小鼠分为四组:A,B,C和盐水对照组。其中A,B,C组分别按照6.65mg/kg,12.35mg/kg,19m
目的:1.基于毒代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模型动物家兔动脉血中氰根、硫氰酸根和2-氨基噻唑啉-4-羧酸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推断出氰化物经消化道入体的时间。2.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初步研究氰化物经消化道入体后激活的代谢通路和产生的差异性代谢物。3..初步探究染毒家兔血样中促进2-亚氨基噻唑烷-4-羧酸转化为2-氨基噻唑啉-4-羧酸的外界条件。方法:1.氰
目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类新兴的荧光纳米材料,经过掺杂、修饰或与其他纳米材料形成不同类型的g-C3N4纳米材料,它们具有发光性能优异、光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毒性低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在分析检测和生物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将g-C3N4纳米材料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环境水样中的银离子和生物样品中的多巴胺,拓宽了荧光探针在物质检测方面的应用。将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纳米材料与生物相容
目的:为了模拟组织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成分,采用冷冻干燥法,以丝素蛋白(SF)、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和透明质酸(HA)为原材料,并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及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交联剂,制备了SF/nHAp/HA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对其理化性能、体外细胞生物相容性以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为临床中修复骨缺
目的:SF-MA-BG通过HIF-1a通路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方法:1.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铜掺杂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在此基础上通过硅烷偶联剂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生物活性玻璃进行改性,得到甲基丙烯酸基生物活性玻璃(BG-MA)。将BG-MA混合进光敏性丝素蛋白(BG-SF)中,使得在紫外光照下BG-MA和BG-SF可以发生共价交联。2.通过1H-NMR,XRD,ATR-FTIR,XPS
目的:比较分析2种自酸蚀树脂粘接剂对正常牙本质(ND)与玻璃陶瓷粘接后试件的剪切强度、断裂类型及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情况,评价其粘接强度及界面封闭性,为临床上这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0颗完整无龋的上颌第三磨牙纳入实验,用高速车针去除冠方牙釉质及少量牙本质,暴露冠中部牙本质,用600目碳化硅砂纸湿性打磨牙本质表面,切除四周多余的牙本质,获得40个牙本质块,确保每个牙本质块
背景:输尿管支架管已成为泌尿外科不可或缺的植入物,但因其长期留置易导致输尿管支架管相关性感染,故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组前期已研制出具有良好抗菌性的壳聚糖复合纳米银乳胶输尿管支架管。目的:我们采用共混法将壳聚糖、纳米银和天然乳胶共混后制成输尿管支架管。对已研制出的壳聚糖纳米银天然乳胶输尿管支架管进行生物安全性的评价。方法:1体外毒性实验:分别以聚氨酯输尿管支架管浸提液、壳聚糖复合纳米银乳胶输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