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飘》译本为例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翻译是翻译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翻译活动。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翻译策略研究是历来的关注点。“翻译策略”由劳伦斯·韦努蒂明确定义并将其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国内归化异化研究呈现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趋势,并且研究视角多样。  近几十年来,翻译研究空前繁荣且呈现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在全球性的生物学思潮影响下,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悄然兴起。国内出现了“生态翻译学”和“翻译生态学”两大翻译研究倾向,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飘》作为一部美国通俗文学经典著作,其研究已是汗牛充栋。这其中包括人物研究、译介研究、主题思想研究、女性批评研究等。《飘》的译本翻译研究成为翻译界乐此不疲的课题。如其他文学翻译作品一样,《飘》的译本研究囿于语言学、文艺学、文化学、多元系统论、解构主义理论观等研究视角。  本文试以新兴学科翻译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傅东华《飘》译本和李美华《飘》译本所运用的翻译策略,研究译本产生的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用翻译生态学理论验证两个译本所运用翻译策略的合理性与不足处,并通过历时对比,在翻译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试总结翻译策略运用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对文学作品《飘》译本的实例研究,本文意在说明生态环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在文学翻译中,不能忽略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对当下我国翻译生态环境的分析,预见未来文学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向会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本文运用了文献阅读、系统科学分析、比较分析、个案研究、归纳和演绎等研究方法,基于前沿学科翻译生态学理论,对《飘》傅东华、李美华两个中译本翻译策略进行案例分析,以期探究翻译策略选择背后的生态规律,以前人翻译成果为鉴,预见当下翻译发展趋势。同时,希望此论文可以丰富翻译生态学理论的实践应用,拓宽《飘》译本研究的视角、广度和深度。
其他文献
爱·摩·福斯特是一位有着自由人文主义理想的中产阶级作家,他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福斯特的“联结观”发源于他的剑桥学生时代,并成为他一生所恪守和追求的信
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使跨文化交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阶段,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口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常常导致口译中的误译。那么文化差异如何导致口
本文通过对诗人奥登移民美国之前的生活和诗歌进行分析来研究奥登英国时期的诗歌中独具的伤感力。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奥登的诗歌主要表现的是他对与家人关系的思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十九世纪最杰出、最富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以其独特的道德关怀而被誉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发展者。爱略特在其成熟时期创作的《米德尔马契》为探讨爱略特
亨利·詹姆斯在西方最早建立小说理论体系,关于小说理论的言论散见于他的文学批评论文、纽约版小说序言、书信集和文学笔记中。该体系主要包括创作论、叙事论和文体论。  詹
目前,人们越来越挑剔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教学。实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成人学习理论、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交际法教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丁玲在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女作家,坚定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处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丁玲,
薇拉.凯瑟(1873-1947)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也是美国地域主义文学一位主要的代表性作家。凯瑟根据自己在内布拉斯加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著名的“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当代富有盛名的小说家。《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出版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一出版就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尽管有一段时间评论家们对它褒
The modification of Shenfu coals by a microwave treatment carried out under a hydrogen or a methane atmosphere, and the subsequent maceral separation by flot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