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公害性事件的日益增多,公益诉讼已成为被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伴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他的关注,公益诉讼与权利的保护、社会的安定以及司法效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公益诉讼不失为一种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公益诉讼和现行诉讼费用制度进行了剖析,通过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司法实践情况,从公益诉讼原告胜诉和败诉两个角度出发,以被告方分担、原告方分担、国家分担为切入点,通过设立公益诉讼奖励基金以及诉讼费用移转支付的方式,建立起一个与公益诉讼理念相契合的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借此来激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诉讼中来,并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对我国公益诉讼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将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内容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内容为公益诉讼和公益诉讼费用理论概述。本章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明确公益诉讼在各国的立法概况及内涵。第二部分为公益诉讼费用理论概述。正所谓开宗明义概念先行,界定清楚概念是我们研究某一具体问题的前提,因此清楚界定公益诉讼以及公益诉讼费用的概念是我们对公益诉讼费用制度构建进行探讨的前提和基础。而通过对公益诉讼费用作用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有必要探讨如何对公益诉讼费用进行构建。第三章内容为公益诉讼费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公益诉讼费用主要面临着费用分担范围广且诉讼费用高昂、诉讼费用减免困难以及诉讼费用预交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益诉讼所未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使得法律赋予公民的这项诉讼权利并未得到很好的实现。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分析,可以为本文探讨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提供理论上的支撑。第四章内容为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在适用公益诉讼中存在的局限性。首先,一审案件中,当公益诉讼原告败诉时实行“败诉方分担公益诉讼费用”显失公平;其次,二审案件中,当公益诉讼原告败诉时公益诉讼费用实行“谁上诉,谁分担”不合理。本章内容的分析是提出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构建对策的前提,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五章内容为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的构建。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通过对公益诉讼制度的剖析和对现有诉讼费用分担方式在适用公益诉讼中存在的不足,对如何构建我国的公益诉讼费用制度提出了一些设想。首先,当公益诉讼原告胜诉时,公益诉讼费用全部由被告方承担,包括原告因公益诉讼产生的律师费,并建立公益诉讼奖励基金,以用来鼓励公益诉讼原告。其次,当原告败诉时,公益诉讼费用由国家和原告方共同承担。其中国家承担因诉讼产生的鉴定、勘验、翻译等费用,而公益诉讼原告则承担公益诉讼的案件受理费,而对律师费用则通过各地方公益诉讼专有资金账户和诉讼费用保险实行分散支付。
其他文献
<正>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是全部教育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广大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状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进一步加剧,企业行业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同时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已经很难做到在产品上有效区别竞争对手,而如何提
房地产业历来是有关民生大计的重要工程,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计划分配制,房地产市场诞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也逐渐繁荣,但是在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不合理、不科学的电源结构阻碍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电源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合理规划电源结构成为实现我国环境、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
互联网的到来对购物的过程产生了影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半数网民的选择。因此,网络购物成瘾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最新课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旅行社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迷茫期。本文着重探讨在粉丝经济视域下,传统旅行社该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借势粉丝经济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管理就是对人、事、物的管理,即通过管人、管事、管物这“三管”来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企业薪酬管理更是通过薪酬这一财利性的物来管人,以实现通过管好薪酬来管好人,
从图灵到乔布斯,从幻灯投影到计算机网络,再到云和移动终端,每次信息技术的创新,都会对教育的变革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带给教育者无限的遐想和希望。平板电脑作为新型的
近年来,我国对一些贫困县开始了精准定位、精准扶贫,对这些贫困地区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并获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雷山县,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该地
成熟的养老保险体系一般包括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提供的年金以及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性保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养老保障中来,个人商业性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