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人皆知的无烟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关乎经济增长和国民福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低碳旅游更是我国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但要真正实现低碳旅游仍面临很多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测算是实现低碳旅游的关键,然而政策环境以及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加之自身统计资料及数据的缺失,既给旅游业碳排放测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意味着不能照搬国外测算框架和方法,亟待进行旅游业碳排放测算理论与方法的本土性创新。本文构建并运用必要测算理论与方法,以海南岛典型景区呀诺达文化旅游区和南山文化旅游区为例,基于对景区构成及其运营过程的实地调研,结合对调研数据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景区碳排放进行科学测算与分析,借以揭示该两种类型景区的碳源构成及特点,并据以明确针对景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努力方向与关键环节。根据景区特点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将景区碳源分为服务型、管护型和建设型三大类,其中服务型碳源指景区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服务及其所依托设施设备所形成的碳排放来源;管护型碳源是景区日常管理、运营维护及其相关人员、设施设备所形成的碳排放来源;建设型碳源则是景区为了后续发展而进行的新建和改扩建等在建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碳排放来源。通过测算,呀诺达文化旅游区碳排放总量2483.76吨CO2当量、单位游客排放1.77吨CO2当量,南山文化旅游区碳排放总量5034.39吨CO2当量、单位游客排放1.31吨CO2当量。根据测算结果和比对分析,揭示出发展理念、景区类型、游客规模、能耗类型、能源强度、低碳技术、生命周期等是影响景区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形成海南省景区低碳减排对策建议,‘以推进景区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