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真作为鲍德里亚学术中的原创性思想,充分体现出资本主义发展到拟真时期的阶段特点,既承接其早期对于物体系的研究,到对消费社会、符号价值由物及人以探讨人与人、技术、符号关系的分析;同时也开启了对后现代社会拟真、内爆、超真实的仿象话语构建。本文试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通过对鲍德里亚著作的文本分析并结合他所处的历史时代角度共同探究拟真思想产生的渊源和发展脉络,思索拟真思想与传统哲学之间的认识关系并分析拟真在当代社会的具体价值。导论部分是整个文章的背景介绍,首先提出对拟真问题的研究和意义,既是基于拟真时代的出现,引发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生产新形态的批判,也是要唤起学者对拟真思想的深入分析来反思我国的拟真现状;其次交代了国内外学者对鲍德里亚与马克思、后现代理论等关系的研究情况并概述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对拟真思想的现实渊源和普遍表现进行了分析。先概述鲍德里亚生平所处的现实环境,即对第三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情况进行阐述,生产从凝固的机器生产走向以资讯流动为特征的符号生产,并扩散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致使鲍德里亚更关注现实生活的变化,转向符号的哲学思考。再就现实拟真表现而言,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符码被无限复制,大众媒介通过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人们的意识,形成拟真镜像围困。同时,媒介作为最重要的拟真机器,大量产生出影像、符号,而这些构成了超真实的独立领域,重构着主体的需求与欲望。第三章对传统哲学中真实性问题与拟真思想提供的方法作出阐释。拟真是仿象世界发展经历的第三阶段。到达拟真阶段的过程体现出资本主义时代价值规律的发展,以规律的变化来把握拟真发展的具体逻辑。同时阐释传统哲学中真实性问题与困境,并说明拟真思想力图消解真实,控制主体认识以构造超真实世界的逻辑。第四章是在对拟真本质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拟真思想的社会作用做出阐释。指出拟真思想的发展同步体现出社会形态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也提醒人们关注自身心理的调节,注重人之为人的生命意义,同时注重社会生产活动在生产导向、创造的社会关系、生产模式上的转变。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待鲍德里亚的拟真思想。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企图瓦解和重构马克思主义,彻底推倒生产理论,否定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分离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将马克思生产过程转移到消费中,将生产方式转为意指模式致使一切拟像化。最后由于鲍德里亚过分夸大了符号再生产的作用,消解主体性以及对社会状况的悲观预测使之陷入象征交换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