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颗磨粒切削的铰珩工具修整时磨粒形貌演变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pi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铰珩集铰孔、珩磨优势于一身,与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口高精度、高效、高一致性的加工要求完美匹配。铰珩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具的精度,必须对工具进行精密修整。由于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副喷口直径小于1mm,因此相应的铰珩工具长径比大,刚度弱,若采用固结磨料工具的方法(如金刚石滚轮或碟轮修整)进行修整,则铰珩工具单边受力会引起变形,无法保证修整精度。铰珩加工时工具周向受力均匀,考虑到铰珩工具加工小孔零件时出现机械磨损,将小孔零件作为修整工具,从而实现铰珩工具的修整,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铰珩工具精密修整方法。为了指导修整工艺的优化,需要揭示铰珩工具修整时的工具表面形貌演变机理。由于铰珩工具上磨粒随机分布、磨粒出露高度和磨粒位姿不确定,使得整个铰珩工具的修整研究十分复杂。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单颗磨粒切削的方法,制作芯轴并将其作为修整工具,从而实现单颗磨粒的修整。研究铰珩工具修整时单颗CBN磨粒的磨损特性,并基于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单颗CBN磨粒磨损体积预测模型,为铰珩工具的自动化、智能化修整提供试验基础。本文开展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了单颗磨粒切削试验,研究了4Cr13和YG8作为修整工具时CBN磨粒的磨损特性,切削4Cr13时磨粒的平均磨削比为143000,切削YG8时的平均磨削比为882;从修整效率的角度优选YG8作为修整材料。(2)根据优选的修整材料,进一步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SPH)建立了单颗CBN磨粒切削YG8的仿真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揭示了磨粒的磨损形式和形貌演变过程,并对磨粒磨损体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揭示了工艺参数对磨粒磨损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磨粒磨损体积与磨粒切削截面积的关系公式。(3)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单颗CBN磨粒切削YG8的磨损体积预测模型,并针对标准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从学习率和激活函数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学习率自适应BP神经网络和添加附加项的BP神经网络。在测试集磨损体积最大预测误差不超过10%的前提下,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提高学习效率45%。
其他文献
黄河流域不仅孕育了古老的历史文明,而且还繁衍了特色的三秦文化。古村镇作为文明的缩影与载体,它凝聚着一个地区的物质和精神,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本身就是建筑、装饰、艺术以及文化的综合体现。总而言之,古村镇的环境与公共文化空间一直在相互影响与作用。传统型村落是展示村落环境和风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古镇环境与公共文化空间为对象,分五章,通过多次实地调研,
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序列发生突变甚至是变异,导致旱涝灾害等一系列水文极值事件频发的问题。因此,如何精确地检测变化环境下水文序列变异及突变前兆信号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紧急而艰巨的挑战。本文采用汾河上游四个水文站1956~2000年(共45年)的降水和径流序列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首先,对水文序列进行变异分析,具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采用R/S分析法和DFA去趋势分析法对水文序列是否发生变异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干热岩型地热能是未来地热能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干热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工热储的演化规律和进一步高效开发干热岩地热能。花岗岩是较为常见的干热岩类型,本文立足于花岗岩天然特征,以岩浆热液充填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得到了在常温下和不同温度下0℃水热冲击后不同结构形式的岩浆热液充填花岗岩试样(母岩、充填体、边界母岩,边界充填体、上下结构
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部分,正逐步朝着大尺寸和复杂形状的方向发展,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预制构件的生产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预制构件平模台振(振动台)作为预制构件的主要成型设备,它的振动特性分析以及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分析混凝土预制构件密实成型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平模台振结构的总体设计。基于薄板横向振动理论建立了系统力学模型,根据振动台面结构特点将其等效为加
由于元代复杂的政治环境,目前服装史的研究多集中在元代蒙古袍服上,对汉族男子袍服的记录较少。然而汉文化的主流地位在元代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元代汉族男子袍服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元代当时特殊的人文社会环境,体会多民族之间服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收集大量确定墓主汉族身份及下葬时间的元代墓葬信息,以墓葬中壁画、陶俑及服装实物资料以及元代人物卷轴画、寺庙壁画中的男子袍服形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博物
近年来,CO_2养护水泥基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因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而且能够安全永久地利用和储存CO_2气体,符合将废气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绿色增值产品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关于CO_2养护水泥基材料的高温性能研究非常有限,限制了对CO_2养护水泥基材料的全面认知。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制作6组共720个水泥净浆试件,在宏观上分析了高温前后CO_2养护、自然养护和水养护试件性能的
开发优质的地热资源涉及孔隙裂隙岩体在高温下的渗流与变形,在增强型地热系统中,人工储留层基岩的渗透性直接决定了热储层换热效率的大小;热储层在升降温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可能引起地表的抬升或沉降;随着深度的增加,井筒温度越来越高,导致钻进及维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结合干热岩地热开发背景,研究了花岗岩体在高温三轴应力下的渗流特性和热变形特征,并且通过高温力学加载试验探究了实时高温高压环境下花岗岩体的强度破坏
复合材料和铝合金作为主要的航空材料,在飞机结构中存在着大量装配关系。在制造偏差与装配偏差下,构件装配过程中配合面间会出现间隙,当装配间隙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填隙补偿措施。相比于同种材料的装配连接,填隙补偿对复合材料-铝合金之间的连接性能影响更为复杂。本文以复合材料翼盒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复合材料壁板、翼梁等和铝合金翼肋间隙补偿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一种结合试验与仿真的分析方法,探究填隙补
EB-PVD热障涂层因其具有高隔热性、低热导率、高熔点和耐磨损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上,并且与气膜孔协同作用,在提高热端零部件的承温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此带来的难题是如何在热障涂层涡轮叶片上进行微小尺度的气膜孔加工。本文开展了EB-PVD涂层零件的磨料冲蚀和电火花组合加工试验研究,先在热障涂层上进行磨料冲蚀加工,再在冲蚀孔的位置上进行电火花穿孔加工,探索先涂层后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要求逐步提高,生活需求更加多样化。村民不再满足于传统住宅的空间与居住模式,迫切需要功能齐全、空间舒适、环境优美、造型美观的现代新住宅,因此新建住宅的数量随之增加。但由于乡村地区住宅普遍由村民自行规划与设计,自主性较强,缺乏专业的指导,常常存在设计规划不合理、建材消耗量大、使用空间浪费和高能耗、高碳排等一系列问题。基于现阶段我国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