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由生产时代向消费时代过渡,传统的追求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逐渐被现实的消费主义所取代;商品化进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消费的大众逐渐沦为商品的奴隶,商品生产逐渐转变为虚化的景观生产,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以影像为主导的景观社会时代。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正是对这一时代的反思,该理论深度剖析了商品社会发生再次异化的过程,即“商品统治一切”逐渐被“景观就是一切”所代替,该理论借鉴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被誉为“当代资本论”。德波在西方文化思想史和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景观社会理论不仅将商品拜物教转变为景观拜物教批判,并开启了另一条通达后马克思思潮的重要现实路径,还直接地影响了后来的鲍德里亚、凯尔纳、阿甘本等人的相关理论。本文对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的研究避免了直白性的理论语言描述,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基本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景观现象。本文以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向景观拜物教过渡为时代背景,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了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根源;在论述景观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在媒体图像的全球井喷式发展时期,景观社会文化影响并控制着公民的社会行为和意识形态,尤其是对消费行为影响最为深刻,迷失公民真正的需要,消磨公民的价值追求,公民生活在景观图像的社会中;剖析了在景观社会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并发展了关于景观社会的权力批判理论,用景观概念对当代社会中权力机制变化进行描述,资产阶级改变了传统的阶级控制形式,其控制手段变得更为隐蔽,景观通过伪装的社会表象控制着大众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操控着大众的日常社会行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变迁,景观与社会权力相联系并控制着一切,无产阶级的民主有名无实。总之,德波景观社会理论把“景观”与“社会”引入到社会阶级统治、商品消费社会,对新型民主结构、社会再生产、消费形式新的变化以及媒体社会进行逻辑分析,揭露景观社会的异化本质,进一步拓宽了西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空间。研究德波景观社会理论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时代,景观社会文化影响范围在不断的扩大。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和消费方式不断侵蚀着我国传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例如过度的面子消费、井喷式的媒体消费和物质消费至上的迷茫消费等社会行为不断泛滥。本文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力求避免西方景观社会文化给我国带来意识形态的危机。对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的研究,使我们对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批判有了新的角度,对我国消费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外国多元文化与国内传统文化的碰撞过程中,我们需要倡导理性消费,把自我需要做为消费行为的出发点,控制不良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平衡物质消费和精神文明消费,坚持绿色消费推进法治消费的社会建设,弘扬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力争摆脱西方景观文化的意识形态侵蚀,觉醒自我真实需要,树立新时代文明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