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精粗比日粮时绵羊瘤胃液细菌、原虫内与葡萄糖代谢相关酶活力的比较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时绵羊瘤胃液细菌、原虫内与葡萄糖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变化,为深入认识瘤胃原虫在瘤胃微生物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提供试验数据。本试验选用6只1岁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平均体重为32±1.36kg,按自身对照分3期进行试验,每期精粗比分别为15:85、30:70、50:50。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瘤胃细菌破碎液中:葡萄糖激酶比活力在精粗比30:70时极显著高于15:85(P<0.01);瘤胃原虫破碎液中:葡萄糖激酶比活力随精粗比值的增加而降低,磷酸果糖激酶比活力在精粗比15:85时极显著高于30:70和50:50(P<0.01),丙酮酸激酶比活力在精粗比30:70时极显著高于15:85(P<0.01)。在同一精粗比时,瘤胃原虫破碎液中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细菌(P<0.05)。每1mL瘤胃液细菌中: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均随精粗比值的增加而升高;每1mL瘤胃液原虫中:葡萄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在精粗比30:70和50:50时极显著高于15:85(P<0.01),磷酸果糖激酶活力随精粗比值的增加而升高。在同一精粗比内,每1mL瘤胃液原虫中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大部分高于细菌。瘤胃细菌、原虫内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力均随精粗比值的增加而升高,并且原虫的酶活均大于细菌。Km值测定结果表明,细菌Km较小的:细菌葡萄糖激酶(底物为葡萄糖)Km=1.30×10-4M,原虫Km=1.66×10-4M;磷酸果糖激酶(底物为果糖-6-磷酸)细菌Km=1.36×10-4M,原虫Km=7.12×10-4M;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底物为UDP-葡萄糖)细菌Km=2.35×10-5M,原虫Km=4.68×10-5M。原虫Km较小的:丙酮酸激酶(底物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细菌Km=2.83×10-2M,原虫Km=1.65×10-2M;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底物为葡萄糖-1-磷酸)细菌Km=2.58×10-4M,原虫Km=2.02×10-4M。研究结果表明,精粗比为50:50日粮可显著提高绵羊瘤胃液细菌、原虫内葡萄糖的含量,并能提高瘤胃液细菌、原虫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活力。尽管在相同精粗比日粮时瘤胃细菌葡萄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原虫,但是瘤胃液原虫葡萄糖激酶等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细菌,因此,瘤胃液原虫具有旺盛的葡萄糖代谢,在瘤胃微生物葡萄糖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真正将德育教育扎根于
目的:提高风湿科医生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认识,提高心内科医生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败血症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