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瓜蒌皮,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强胸痞满,乳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瓜蒌皮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瓜蒌皮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抗炎,抗肿瘤等活性。瓜萎、瓜蒌皮和瓜萎子,其功效主治有所不同,临床上作为不同的药使用,因此《中国药典》2010版中分别收录。瓜萎为瓜蒌皮、瓜萎子、果肉和瓤等的集合体,并不等同于瓜蒌皮加上瓜蒌子。有关瓜蒌、瓜萎子的化学成分的报道较多,但是单独对瓜萎皮药材进行化学、药理研究的文献较少,瓜蒌皮中有效的物质基础并不明确。鉴于瓜蒌、瓜萎皮与瓜萎子之间功效上的差异,应分别对瓜萎、瓜蒌皮及瓜萎子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实验研究,进而阐明它们之间在化学成分及功效上的异同。《中国药典》2010版中关于瓜蒌皮的质量控制仅是采用对照药材作为对照物质进行薄层鉴别,没有含量测定等其他项目。运用特征性或指标成分进行瓜萎皮的薄层定性鉴别、特征图谱研究以及定量研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等研究,均未见文献报道。可见亟待研究瓜蒌皮的化学成分并采用指标成分建立瓜蒌皮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本实验为“瓜萎皮香港中药材标准”课题的一部分,香港卫生署因双边栝楼资源紧张,明确选取瓜萎皮的来源为括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成熟果皮,课题主要研究瓜萎皮(栝楼)的化学成分并进行质量控制。菠菜甾醇具有抗菌、抗炎、抗癌并有类似17-β-雌二甾醇的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经香港卫生署国际专家委员会确认将菠菜甾醇作为瓜萎皮定性与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本实验开展了瓜萎皮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同时我们还对来源于栝楼和双边栝楼的瓜萎皮在薄层、特征图谱及含量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目的:对瓜蒌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建立瓜萎皮薄层鉴别、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与结果:样品收集:我们亲赴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和山东肥城等地调查了栝楼的种植情况,同时我们还亲赴四川产地对双边栝楼的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采集了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植物标本,收集完成了 10个批次瓜蒌皮(栝楼)药材和8个批次的瓜蒌皮(双边栝楼)药材。对瓜萎皮(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瓜萎皮20 kg,用12倍量的95%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减压回收溶剂,浓缩后合并浓缩液得到醇提浸膏。将醇提浸膏加适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4个极性不同的萃取部位。正丁醇和二氯甲烷部位浸膏量较大,结合“瓜蒌皮香港中药材标准”中关于瓜蒌皮定性与定量的要求,我们选取了二氯甲烷部位作为瓜萎皮化学成分研究的对象。对二氯甲烷浸膏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和溶剂溶解分离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得到了 9个化合物。通过质谱(MS)、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的解析,结合与文献已知化合物的对照,确定了 2个脂肪酸类化合物棕榈酸(palmitic acid化合物1)和月桂酸(Lauric acid化合物2),2个甾醇类化合物菠菜甾醇(spinasterol化合物3)和β-谷甾醇(化合物4),2个三萜酸类化合物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化合物5)和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化合物6),2个黄酮类化合物甘草宁G(gancaonin G化合物7)和蓟黄素(cirsimaritin化合物8),推测出1个可能结构为香豆素类化合物(racemosin化合物9)。选取菠菜甾醇作为瓜蒌皮的指标成分,建立以菠菜甾醇为对照品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选取菠菜甾醇作为指标成分,在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以2%香草醛浓硫酸为显色剂的薄层色谱条件下,我们对收集的10个批次的瓜蒌皮(栝楼)样品和8个批次的瓜萎皮(双边栝楼)样品进行展开和显色,结果表明,18个批次瓜萎皮样品均在相同的Rf值处有菠菜甾醇的条纹,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实验首次运用指标成分菠菜甾醇进行瓜萎皮的薄层定性鉴别研究,弥补了《中国药典》2010版中瓜萎皮采用对照药材作为对照物质进行薄层鉴别的不足。建立以菠菜甾醇为指标成分的瓜蒌皮药材高效液相特征图谱:通过对色谱条件的考察,我们确定了的高效液相的测定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1100液相色谱仪,Agilent XDB C18(4.5×250n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99:1,流速:0.6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1nm,进样量:20μL。结果,通过已确定的高效液相方法我们对10个批次的瓜萎皮(栝楼)样品进行了研究,我们对瓜萎皮的脂溶性成分的特征图谱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包括菠菜甾醇在内的4个特征峰。本研究系首次进行瓜萎皮特征图谱的研究,建立了瓜蒌皮的特征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瓜蒌皮中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确定瓜萎皮中菠菜甾醇的含量限度:经过多种测定条件的探索,建立了瓜萎皮中菠菜甾醇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1100 液相色谱仪,Agilent XDB C18(4.5×250n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99:1,流速:0.6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1nm,进样量:20μL。结果,用该液相方法对10个批次的瓜萎皮(栝楼)样品和8个批次的瓜蒌皮(双边栝楼)样品进行了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根据“香港中药材标准”中有关含量限度的公式计算出了瓜萎皮(栝楼)中菠菜甾醇的含量不得少于223.42mg/kg。本研究系首次进行瓜萎皮含量测定的研究,该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瓜蒌皮中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比较研究来源于栝楼和双边栝楼的瓜蒌皮在薄层、特征图谱及含量方面的异同:运用已建立的薄层鉴别、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对来源于栝楼和双边栝楼的瓜蒌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来源的瓜萎皮在薄层图谱上差别不大;来源于双边栝楼的瓜萎皮的图谱当中没有出现来源于栝楼的瓜蒌皮中的前三个色谱峰,只出现了菠菜甾醇的特征峰,两种不同来源的瓜蒌皮在特征图谱上差异显著;两种来源的瓜蒌皮中菠菜甾醇含量相差显著。结论:本课题对瓜蒌皮二氯甲烷部分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中齐墩果酸和白桦脂酸为首次在瓜蒌皮中发现,甘草宁G、蓟黄素和racemosin为首次在栝楼属植物当中发现。同时从中分离并纯化得到了 350mg的菠菜甾醇,满足了标准研究中对对照物质的需求。瓜萎皮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填补了对瓜萎皮该部位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为瓜蒌皮今后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题所建立的瓜蒌皮的薄层、特征图谱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尚未见文献报道,系首次对瓜萎皮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本研究系首次选取菠菜甾醇为指标成分对两种来源的瓜萎皮进行薄层特征图谱和含量的比较研究,两者具体还存在哪些差异还待进一步研究。瓜蒌皮是临床常用中药,关于其化学成分、药效以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