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鲁锦产业思考

来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锦,是具有山东特色的传统民间手工棉纺织物,是民间百姓在生产实践中自我创作并广泛使用的生活用品,主要产于山东的菏泽、滨州、济宁、聊城等地,民间称其为“老粗布”、“花格子布”。作为黄河流域传统农耕文化中民间手工艺的代表,鲁锦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体现了山东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如此,当地劳动人民借助织锦手艺将农耕资源转化为经济性收益更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鲁锦织造技艺凭借文化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已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单纯的非遗传承人保护与博物馆工程并不能从本质上盘活传统民间手工产业,“优胜劣汰”原则早以成为经济领域的通用法则,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经济,对于鲁锦乃至整个传统民间艺术产业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如何融入互联网经济,在新型商业体系中获取经济效益来推动鲁锦产业的良性循环,是鲁锦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全新挑战。本文的目的是梳理“互联网+”环境下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新模式,分析并思考鲁锦产业如何融入“互联网+”环境,在分析鲁锦产业时,需要了解“互联网+”、鲁锦产业、商业模式等几个基础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及实地调研对当下鲁锦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一个简略的梳理,以理性、客观的角度来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鲁锦文化生态圈,这一生态圈将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生产与公众日常审美的需求,全新的互联网语境将延伸鲁锦作为“生活美”的符号性意义,将产销审美与生活审美相契合,互联网消费的审美特征作为日常审美的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将成为刺激“互联网+”环境下鲁锦产业提升的动力,将带动鲁锦产业由传统纺织业向创意纺织业的转型,形成客户群,将在提升效益的同时成为实现鲁锦产业良性闭环的关键。
其他文献
以汶川地震信息服务为例,从突发性灾害事件不同时期和阶段信息产出的特点、范围以及提供多元化信息综合服务,探索了突发性灾害事件中信息的搜集整理及服务模式。从多角度阐述了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本院支气管哮喘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
西奥多·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这样的大家写出了这样不朽的著作《音乐社会学导论》。他认为社会没有自我意识,而且在每一件事中都没有一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