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本土化建构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监禁化是现代国际刑事司法的一个显著潮流,是对监禁刑弊端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折射。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社区矫正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许多国家都对社区矫正的立法和实践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3年7月10日,我国正式启动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这在我国刑罚制度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社区矫正最主要的适用对象之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青少年犯的改造和回归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旨在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我国试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系统而深入的讨论,并就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进行探讨。 本文除前言、结语之外,正文共分四章。本文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社区矫正概念的界定,详细剖析了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内涵,并对国内外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作了介绍,以此为下文关于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我国引入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详细分析了我国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探讨在我国现阶段对青少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实践状况,指出了在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法律依据、适用程序、矫正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第四部分旨在针对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层面入手探求构建本土化青少年社区矫正的路径。
其他文献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该行业的人所普遍知悉,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并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商业秘密已经成为人类智力成果的最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首先提出了贿赂犯罪侵害的法益,并通过贿赂对法益的侵害,指出了贿赂的本质。贿赂作为收买职务行为的对价物,应当不限于财产性利益,而是能够满足人欲求的一切利益。 但是在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肩负着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职责。因此,应该采取怎样的学校管理策略是现在每一位校长都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The headmaster,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