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产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在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哈尔滨市水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丰富当地居民“菜篮子”发挥了积极作用,更成为新时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由于重开发、轻保护等原因,目前哈尔滨市水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认清影响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如何确保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与提高,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因此,开展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系统研究哈尔滨市水产品增产潜力,并根据现代水产业综合生产力具有多形态、多层次、结构化、系统化特点,对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定性、定量、定时、定位研究,从而对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联系当地水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哈尔滨市水域自然条件,以及水产业市、县分布情况,并分析了1985-2008年哈尔滨市水产品生产、波动情况及变化趋势。然后,从理论上对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和衡量指标进行了划分,利用因子分析模型确定了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最终获得影响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最佳因素,按重要性大小依次是要素投入能力、灾害制约能力、加工支撑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同时,为了克服实证分析中某些因素无法量化的不足,本文还通过走访尚志市、巴彦县来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地水产业生产的特色和优势,为提高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借鉴之处。最后,通过C-D生产函数,估算出哈尔滨市水产品增产的潜力。根据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在制定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时,可以通过从加强生态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调整品种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稳步调整产业结构入手,重点发展健康绿色型、抗灾防污型、特色型、效益型、多元型水产业,从而提高哈尔滨市水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本文在研究上有一定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对以往研究成果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对哈尔滨市水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二将因子分析模型应用于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为分析哈尔滨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