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藏红花素(Crocin)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Croc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筛选出合适的药物浓度;流式细胞术观察Crocin对MDA-MB-231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及小管形成实验检测Crocin对HUVEC细胞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Crocin治疗后肿瘤CD34及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TT结果表明Croc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其48h的IC5o值为5mg/ml;而Crocin作用24h时,对HUVEC细胞有轻度的增殖抑制作用,但不呈剂量依赖关系,当Crocin作用48h和72h时,其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其48h的IC5o值为5.97mg/ml,IC50的测定为后续实验提供药物浓度参考。流式细胞术表明Crocin可诱导MDA-MB-231细胞的凋亡(P<0.01),还可诱导细胞阻滞于G2/M期(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Transwell及小管形成实验发现Crocin在尚未引起细胞死亡的情况下可抑制HUVEC细胞迁移(P<0.01)和小管形成(P<0.05),均呈剂量依赖性。皮下移植瘤实验发现Crocin 5mg/ml组较空白对照组肿瘤组织生长缓慢,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下降、细胞增殖明显减少(P<0.05)。结论:藏红花素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能与其可以在体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微血管密度、在体外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小管形成的作用相关,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