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eHRPD网络间切换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内容为“支持LTE-eHRPD网络间切换的系统模拟器研究与开发”项目中的第一阶段工作和主要成果。这一阶段中设计了演进的高速数据分组数据eHRPD与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之间的切换方案并做出初步实现。文中分析了LTE系统与HRPD系统各自的网络架构与切换策略,对增加互连网元之后的“LTE-eHRPD互连架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系统间切换方案的需求。设计中将“LTE系统模拟器+eHRPD系统模拟器+PGW模拟单元”作为系统方案架构,对eHPRD系统模拟器,LTE系统模拟器与PGW分别做了功能增强或升级,使其能够支持双模终端从LTE系统到eHRPD系统的单向无缝切换。除此之外对切换过程中各系统模拟器之间的模块通信过程进行了详述。本文中涉及到了项目预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等阶段的工作,重点是LTE到eHRPD系统的切换功能模块设计与切换的系统方案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叙述了移动通信技术及其标准尤其是3G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对从CDMA到LTE的演进路线和异构网络的相关背景做了介绍,最后对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进行了说明;2.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及相关理论。介绍了一般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相关理论,包括切换的概念,基本原理,引起切换的原因与切换方式的分类,以及切换的过程分析。分别讲述了HRPD与LTE系统其各自的网络结构与系统内的切换策略并描述了一种LTE与HRPD系统间的互连互通网络架构“LTE-eHRPD”,对此架构下的系统间切换理论及切换的信令流程进行研究。;3.描述了LTE-eHRPD互连架构下的协议栈结构并对新增的信令适配协议进行了背景与功能的详细介绍。最后对切换系统方案中的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4.介绍了LTE-eHRPD间网络切换的系统模拟器设计与切换过程中的系统模块之间通信流程。通过对不同的系统架构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优设计方法,并分别对各个系统模拟器的相应模块进行功能设计与升级,使其支持从LTE到eHRPD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单向无缝切换。在第四章中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模块划分、模块的设计思想、模块实现以及切换过程中各模块的互协作流程。
其他文献
工业质量检测是工业界产品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及前景。而位移检测技术作为工业质量检测的基本环节,其越来越高的精度、速度要求正成为智能检测研究领域
当今嵌入式系统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卫星,个人数字助理PDA,音乐手机,MP3等。尽管在很多嵌入式系统上使用的是可充电电池,而且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嵌入式系统上可储蓄的电能,但是在人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嵌入式系统的电能越发显得局促,为减低其能耗,延长其使用时间,从软件角度,各种电源管理技术被提出;从硬件角度,各厂家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也开始将电源管理考虑在内,从硬
H.264是ISO和ITU-T联合制定的最新视频编码标准[1]。和以往的标准相比,H.264采取的多帧参考、小分块模式选择、亚像素运动矢量搜索、整数DCT变换、CABAC或CAVLC熵编码等新特
人体行为识别与视频分类领域,研究投入逐年增大。近年来,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如视频监控、智能安防和人机交互等,人体行为识别与视频分类技术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有着更广阔的市场
由于视频在多媒体通信中占有的重要地位,20年来视频压缩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先后颁布了很多的视频标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电子消费国,我国却一直没
光纤由于其传输损耗小、传输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经作为数字通信中的主要传输介质。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光纤传输系统正投入运行,“八五”期间,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已进入
在雷达实际工作中,信号波形的设计不仅决定了信号的处理方法,而且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分辨率、测量精度、低截获、杂波抑制能力等各方面性能。因此,信号波形设计已经成为现代雷
近年来,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由于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实现简单等优点,并在众多的高速数据传输领域,如数字音频广博(DAB)、数字视频广播(DVB)、无线局域
近些年,随着战斗机、导弹和飞行器等现代战争中的作战工具的高速发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飞行速度不断加快,导致目标在长时间相参积累中越距离单元走动。因此常规的相参积
智能视频监控利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在对图像采集编码的基础上,能够检测和识别特定的人和物体,发现监控现场的异常情况,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