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菜豆14-3-3蛋白基因PvGF14h在干旱和盐胁迫中的功能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菜豆原产于美洲的阿根廷和墨西哥,直到16世纪末才被中国引进及栽培。菜豆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蛋白质含量,同时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钙、钠、磷等营养成分。但是在日常的生产中菜豆的产量不高,并且营养价值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菜豆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干旱、盐胁迫等。因此研究决定干旱和盐胁迫的调控因子尤为重要。本实验室早期研究发现普通菜豆中存在9个14-3-3蛋白基因,其中8个转录。本实验分析了14-3-3蛋白基因Pv GF14h在干旱和盐胁迫的表达模式,并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抗旱性和抗盐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如下:1.从phytozome(www.phytozome.net)基因组数据库下载普通菜豆14-3-3蛋白基因Pv GF14h的基因数据信息,分析了ATG上游1500bp启动子区域的序列。发现该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TATA与CAAT元件,还存在干旱、光响应或光诱导的顺式作用元件。2.分析了14-3-3蛋白基因Pv GF14h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发现在干旱胁迫下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长,Pv GF14h在根部的表达水平呈略有上升趋势,但是差异并不显著;在盐胁迫处理下,随着时间的增长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在48h时Pv GF14h的基因表达最高。说明Pv GF14h蛋白基因对盐和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3.利用拟南芥转化获得的Pv GF14h异源表达转基因植株,在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和氯化钠模拟盐胁迫的环境下,观察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的萌发率,发现Pv GF14h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对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没有明显差异。同时本实验统计了10天时的绿苗率,发现在同样的干旱和盐胁迫的情况下,转基因株系的绿苗率低于野生型。根长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根长明显低于野生型,但是在胁迫的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根长高于野生型。这些研究将对筛选优良的基因并且提高和改善普通菜豆品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交通建设事业投资随之加大,桥梁结构也向大跨度和轻柔化发展。大跨公路桥梁在高速、重载车辆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众多学者专家的关注。
在已确定接骨木促进骨折愈合有效部位及其主要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本实验对接骨木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拆分,同时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两个化学层次对接骨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药理学
汶川地震震害相关调查报告表明,RC框架结构的柱端破坏比梁端破坏要严重一些,框架结构多呈现“强梁弱柱”的失效模式。而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规范设计所预期的“强柱弱梁”失效模
本文以北方硕螽Deraeantha ono Pallas(直翅目:硕螽科)的消化道和马氏管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技术、扫描电子显微技术、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其组织形态结
相比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更强,使用寿命更长,价格更便宜,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因此在我国已建成的高等级路面中占有很大比例。纳米材料颗粒尺寸小,比表面
目的:探讨TRPV5基因多态性与汉族职业性铅暴露工人血铅水平的关系,为筛选高危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对江苏省7家铅蓄电池厂工作场所中铅烟、铅尘进行现场监测。2.对工人
纳米氧化锆(Nano-ZrO2,简称NZ)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良好的耐磨性和热化学稳定性的无机非金属填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广泛用于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中,它具有施工快、效率高、对桥下交通影响较小的优点,在我国梁桥建设中被广泛采用。本文中对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的起源、国内外发展
温度变化和干燥收缩使砌体产生体积变形,这种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体积应力,当体积应力超过材料强度,便导致砌体墙开裂。体积变形随时间变化,由于徐变效应,使砌体体积应力发生
车载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s)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一部分,与传统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诸如:车辆节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