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史上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是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的先知,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1964年,麦克卢汉最具影响力的著作《理解媒介》出版,并逐渐成为美国大学大众媒介课程的指定读物,由此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的麦克卢汉热。但是60年代的中国大陆学术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拒绝接受西方文化,因而这次的麦克卢汉热并未波及到中国。开始于90年代中后期的第二次麦克卢汉热,影响范围非常广,取得了比较多的学术成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兴起了第三次麦克卢汉热。大陆是从近两次的麦克卢汉热开始对麦克卢汉理论进行研究的,最先是翻译介绍其理论和著作,不断深入研究,并对传播学的本土化进行不断探索,取得的研究成果丰硕。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快速融入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我们强烈感觉到处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之中。麦克卢汉及其媒介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学界接受麦克卢汉的基础和前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逐渐与国际接轨,传播学传入中国,麦克卢汉及其媒介理论被译介进来,国内学者开始对麦克卢汉进行研究,出现了大量研究麦克卢汉的成果。随后,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麦克卢汉精粹》、《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以及研究麦克卢汉的专著《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被深圳大学的何道宽翻译过来,使得麦克卢汉研究在中国取得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麦克卢汉的预言逐渐成为现实,研究其媒介理论的传播过程,应该结合中国学术思想史背景,客观全面的把握麦克卢汉思想的现实意义。本选题从麦克卢汉被接受的语境入手,从媒介技术发展的印证、中国传播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学者对麦克卢汉理论和著作的译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近两次麦克卢汉热,可以看出麦克卢汉被接受呈现出接受主体局限性、接受对象特定性、接受方式多样性和接受内容本土性的特点。第二部分,将麦克卢汉在中国的学术形象进行梳理。其媒介理论自进入中国以来,经过三十几年的传播与接受,由于社会语境和个人因素的差异,学者经过不同的理解与阐释,麦克卢汉被树立成不同的学术形象。第三章分别讨论了麦克卢汉对我国的传播学、文学批评和美学三个不同学科的影响,对其研究不能片面的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研究,而是要多方面、多学科综合考量,全面把握麦克卢汉精髓。
其他文献
委婉语是指在特定环境或由于某种原因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或难以启齿的话语。在言语交往中使用委婉语有不仅利于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更能使得交际效率有所提高。各
期刊
期刊
一、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大麦发现于地中海东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最早的驯化大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叙利亚地区我国种植大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青藏高原原住民,
选用3Cr2W8V为基体材料,对其进行钴磷化学镀,研究了该镀层在680~20℃热循环试验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o-P合金镀层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析出Co2P及CoP2等磷化物;粗大
期刊
最近,一个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和用户团体的发言人述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结果.他说道:运行在当今工厂中50%的DCS平台(集散控制系统)都至少有20年的历史了,鉴于这点,不难理解
期刊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用一生的心血书写了一部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人间喜剧》,塑造了金融家、律师、自由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