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平小说创作简论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2009s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家凡一平,原名樊一平。凡一平的小说创作始于1983年,90年代后他的小说创作不断涌现。1995年以来出版的长篇小说有《跪下》、《变性人手记》、《顺口溜》、《老枪》,中短篇作品集有《浑身是戏》、《寻枪·跪下》、《理发师》、《撒谎的村庄》、《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凡一平卷》。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关于凡一平小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远远不及同年代同时期其他作家的研究成果,因此也使得作家的小说创作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凡一平在积极创作小说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言说了自己对人性的探寻与质疑。作家在小说中通过塑造一大批复杂而又个性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自己丰富而自由的内心世界,不断重新表达着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对生命的不断追求。他崇尚“故事主义”,笃信“故事主义”的魔力,通过高超的叙事策略完成了小说的艺术创作,成就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前人的研究对凡一平的生平及创作线索做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本论文正是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凡一平各类题材的小说作品为研究文本,试图对这样一位在广西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考察,力图把握凡一平小说创作的独特。论文主体部分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凡一平笔下塑造的复杂而又个性的人物形象,说明作家描写纠结在权欲、情欲、金钱漩涡中的人的复杂性特点,同时关注那些充满身份焦虑感的灰色人的独特魅力所在;第二章论述了凡一平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通过左右逢源的题材选择与虚实相生、疏密结合的文本结构两方面来探讨,第三章主要论述凡一平小说崇尚“故事主义”的叙事策略,分别从以故事说传奇、以特定的人物关系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及语言的反讽与诙谐方面来探讨凡一平小说故事演绎的精彩;第四章对其艺术的价值进行了探讨,从偶然性与戏剧性带来的艺术得失及审美情趣的庸俗嫌疑两方面来探究凡一平小说在艺术价值上的所得所失,从而为今后小说的创作留下思考空间。作为广西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凡一平的小说创作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挖掘值得广西文学借鉴的宝贵经验;作为80、90年代的作家,他的小说又可以让我们看到小说可以依靠故事的力量达到一些话语更改达不到的美学救赎的希望。笔者亦希望本论文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研究者关注凡一平,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其他文献
论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张炜小说中的精神追求,首先张炜在其小说中所体现的精神世界,这是本论文的重点,讲述了他的小说中体现出的主要的三个精神追求,纯美的理想,追求着自由,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引起了交通拥堵、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影响了城市发展。在地上资源严重紧缺的趋势下,地下空间的利用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空间和站域商业空间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孕育出的新型功能空间,这两种空间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地铁站点与站域商业的交流与过渡则形成了兼具两者功能特性的衔接空间。衔接空间一方面可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20世纪80—90年代的台湾都市小说。题目“世纪末的台北想象”,显示了本研究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而“想象”则强调文本写作中的主观因素和虚构性。就本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乳源抗高血压七肽,为大规模生产抗高血压肽奠定基础。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人工合成了具有较高活性的抗高血压七肽串联基因序列。
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对人工智能如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相结合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人工智能的农业应用面临着技术、人才和机制三方
<正>4月27日,北京市第八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果发布会闭幕,机电安装专业18个项目参加现场交流,其中,8个项目获得一等奖,9个项目获得二等奖,1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展示了北京地
论文在综合文献资料基础上,主要考证两宋之交文学家蔡絛的生平,并从诗学思想、诗学批评、诗本事考辨三个层面对其《西清诗话》进行研究。因此,全文共分四篇:第一篇,蔡絛小传辑
《红楼梦》大致写于清代乾隆中叶,被誉为我国“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红学研究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其中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考证派是其中一个
《古文渊鉴》是康熙皇帝与十二位大臣精心选择、苦心笺释、认真批点、反复修改长达二十年才最后刊行的一部大型通代文章选本。其动机是想要以此书正文的选录和评语的倾向以总
具有元诗歌意识的作品八十年代初已经零散地出现,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元诗歌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诗歌创造,元诗歌渐渐迎来评论者的瞩目。元诗的书写策略已经成为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