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外治法热敏灸对老年AML(非M3)化疗后患者的干预作用,探讨热敏灸对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为热敏灸在老年AML化疗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6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去甲基化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加上热敏灸治疗,热敏灸选穴为大椎穴、膈俞穴、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热敏灸治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每天1次,每次治疗持续时间为热敏化现象消失时,连续治疗至化疗第21天;两组均予以止呕、护胃、护肝等,必要时抗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于化疗前、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血细胞计数包括WBC、NEUT、HGB及PLT;化疗前及化疗第14天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统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组间数据的差别。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骨痛症状除实验组在化疗第21天明显轻于化疗第14天外,余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化疗第14天、第21天两组骨痛积分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热敏灸对骨痛症状的改善不明显。化疗第14天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积分均较化疗前增加(P<0.05);说明化疗加重了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等症状;化疗第21天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积分较化疗第14天均有所下降,但除实验组纳差症状有明显好转外,余症状好转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化疗第14天及第21天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均轻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可以有效改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化疗第14天、第21天两组发热症状积分与前一时间点组内比较均增加,除对照组在化疗第14天与化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余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化疗可加重患者发热症状;实验组化疗第14天、第21天发热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化疗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化疗第21天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热敏灸可改善发热症状。中医症状总积分为各个症状积分的总和,化疗第14天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增加(P<0.05),说明化疗会加重患者不适症状;化疗第21天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化疗第14天减少(实验组P<0.05,对照组P>0.05),在化疗第21天不适症状有所减轻,但对照组减轻不明显;实验组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不适症状均明显轻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能够改善患者总体不适症状。2.中医疗效比较:化疗第21天相对于化疗第14天,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有效率为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可有效提高中医疗效。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化疗第14天均有明显的降低,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对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疗效。4.血细胞计数: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化疗第14天两组血细胞计数包括WBC、NEUT、HGB及PLT均明显降低(P<0.05),说明化疗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血细胞的下降;化疗第21天两组血细胞计数均较化疗第14天有所上升(P<0.05),说明化疗第21天骨髓缓慢恢复,血细胞计数缓慢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血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并可促进骨髓的恢复。5.治疗期间输血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实验组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红细胞悬液输注量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热敏灸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说明热敏灸对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影响不明显。结论:热敏灸能改善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提高老年AML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减少血液制品的用量;此观察显示:除中医内治法外,热敏灸也是老年AML患者化疗的有效干预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联合鱼腥草超声雾化治疗血虚生风型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评估针药并用联合鱼腥草超声雾化治疗血虚生风型眼睑痉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眼睑痉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源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血虚生风型眼睑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44眼),治疗组24例(45眼),共48例(89眼),对照组予以当归活血饮加减联合鱼腥草超声雾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观察针刀“调筋解结”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探讨针刀“调筋解结”法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作用,为临床应用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本试验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出6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依照其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刀“调筋解结”法治疗,1周1次,治疗1~2次,对照组针刺治疗,1日1次,治疗14
目的:本研究从调神通督立法,对比观察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中风病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探究调神通督法温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所在,希冀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观察的60例中风病失眠病例,均来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本研究将60例中风病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配合内科疾病及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症候群的基础治疗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黄宫绣著作当中体质学说进行研究,探讨体质与证候之间关系,归纳体-证结合辨治的用药特点,为体-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提供思路,同时也将丰富旴江医学的体-证学说内容。方法:本课题主要以黄宫绣现行的著作中涉及到体证相关的内容为着眼点,广泛收集并整理与黄宫绣相关的文献资料,重点查找并分析有关黄氏的现代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其体-证学说内容归纳整理,从体质因素、体质分型、体证关系、临证用药等方面
背景:陈日新教授针对过敏性疾病,提出的“无虚不作敏”的学术思想,采用热敏灸治疗过敏性疾病达到扶正息敏的临床疗效。大量循证研究显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AR)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有独特的疗效优势。但是内在机理尚没有阐明,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因此,本研究从经典免疫致敏角度,探索热敏灸调节过敏性鼻炎Th1/Th2免疫失衡机制。目的:以Th1/Th2经典免疫机制相关细胞因子为切入点,运
背景:在理论研究中,既往关于少阴里证的研究多从病种着手,病下分证,过于局限,以致里证的证型多有遗漏,难以指导临床辨证。且证型罗列散乱无章,不成系统,亦使学者不能构建框架,难以窥其全貌,更难形成少阴里证证治立体化、层次性的认识和检索路径。目的:从临床辨证需求的角度出发,将少阴里证做一个系统的框架分类,融合六经、三焦、脏腑、卫气营血于一体的辨证纲领,通过对辨证要素(主症、病因、病位、病机)进行清晰标注
中医医生在临床应用方剂时主要依据方剂的功效进行甄选,现行的功效表述尚不够规范与系统,难以与辨证结论进行有效、精确的对接,探讨一种对方剂更为规范有效的功效标定方法,是深化发展中医辨证论治学体系的必经道路。目的:本研究试探讨基于辨证要素对经典方的功效进行规范标定的方法,并构建相应方剂数据库,以有利于方剂学习和运用的精确选择。通过对经典方功效的规范标定,希望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对方剂功效进行规范化、系统
目的: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眩晕的方剂,归纳总结历代眩晕治疗的组方用药配伍特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眩晕治疗的用药配伍规律及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眩晕提供理论支撑及用药依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眩晕治疗方剂为研究对象的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的药物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对
研究目的:探讨导师刘中勇教授运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Jianpi Huazhuo Tiaozhi Granules,JHTG)治疗脾虚痰浊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理论依据以及观察JHTG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而总结导师运用本方的临床经验。通过阅读脾、心、浊的相关文献以及导师的论文论著,提炼理论依据;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评价本方的临床疗效,并由此入手领会导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从而深化
目的:通过跟师学习收集病案,观察导师黄春华运用八珍汤加减联合灵芝浸膏片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患者前后的各项量表评分变化;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开拓出能有效治疗失眠症的新治法和新思路,为临床运用提供一定循证医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方法:收集所有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黄春华副主任医师门诊的气血两虚型失眠患者共83例,根据所规定的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