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高雅艺术演出是指:话剧、歌剧、儿童剧、音乐剧、乐器演奏会、交响乐、地方戏曲、民族舞蹈。不以演出、演奏方式呈现的高雅艺术不是高雅艺术演出,例如,书法展览、绘画展览不是高雅艺术演出。高雅艺术场馆是专门用于高雅艺术演出的剧场、音乐厅等场所。高雅艺术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高雅艺术演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成都市高雅艺术演出消费的调查研究,了解成都市高雅艺术演出的消费需求特征,分析高雅艺术演出消费的影响因素,并对促进我国高雅艺术演出消费提出建议。本文的基本框架为: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与统计方法、文章整体架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并做适当评析。首先介绍国外学者的高雅艺术演出的研究,Bernstein从了解消费者和市场调查出发,从而提出营销方式必须跟随消费者改变;而Kotlet从市场营销的理论框架出发,其创新处在于将营销理论应用到戏剧艺术领域,从而发现艺术领域消费者的特殊性,进而提出艺术剧院团体必须根据消费者的特殊性采取新的营销手段。加州大学的Eckman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验证口碑营销对在校园中演出的戏剧的营销效果。Kaoru Fujisaki的调查采用了广告、公关、促销、个人推销这四种营销手段。Fujisaki认为,文化背景对高雅艺术演出有重要影响。接下来,本文梳理了国内学者对高雅艺术演出的三个市场主体即高雅艺术演出的消费者、高雅艺术演出剧院、高雅艺术演出院团的研究。第三部分是问卷设计与假设检验。问卷设计部分,笔者首先设计了关于高雅艺术演出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问题。同时,在问卷设计中充分吸取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文献中的因素归纳融合为两类:第一类是高雅艺术演出消费者的决策特征,第二类是高雅艺术演出消费者满意度。假设检验部分,给出了检验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是高雅艺术演出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首先统计了调查基本情况与消费者总体特征,然后对数据做了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掌握成都市高雅艺术演出市场的现状和部分影响因素,并进行总结。第五部分是高雅艺术演出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二)。首先介绍消费社会理论,并阐述消费社会对我国高雅艺术演出消费的影响。然后介绍文化场域理论,并阐述文化场域对我国高雅艺术演出消费的影响。第六部分是调查结论与对策建议。结论部分,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总结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对高雅艺术演出的消费需求的影响。同时,本文认为消费社会是影响高雅艺术演出的重要社会环境,文化场域是影响高雅艺术演出的重要文化环境。对策建议部分,本文分别针对政府部门、高雅艺术演出场馆、高雅艺术演出院团、消费者提出了促进高雅艺术演出消费的建议。第七部分是文章的不足和展望。针对本文受到的主客观限制,笔者总结了三个不足之处,在未来继续做深入研究。笔者针对政府部门、高雅艺术演出剧院、高雅艺术演出院团、消费者四者提出了建议。1、文化管理部门应鼓励高雅艺术演出市场的发展;财税部门的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策是促进高雅艺术演出市场繁荣的有效手段。2、高雅艺术演出剧院应当加强服务;从细节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注重新媒体营销。3、高雅艺术演出院团应精耕细作经典剧目,同时从本土化、本地化视角创新高雅艺术演出;坚持品牌创新,走“三名”战略。4、由于高雅艺术演出能提升文化素质,提高消费者的精神境界,消费者可主动留意高雅艺术演出信息,积极观看高雅艺术演出。本文试图在以下两个方面创新:第一,从选题上说,本文是第一篇对成都地区高雅艺术演出所做的市场调查。第二,本文将消费社会和文化场域理论引入对成都市高雅艺术演出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认为正是由于当前中国开始进入消费社会,高雅艺术演出具有了消费社会中的产品的特征,高雅艺术演出的部分观众正是由于这种特征而进行消费的。同时,本文尝试以上海、北京、成都三个地区为例说明文化场域对高雅艺术演出消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