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并对近年来提出的流出道起源 VAs 各种鉴别指标进行验证及评价,选取有价值的指标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依据,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0日所有成功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或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病例资料,共计37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者30例(其中右室流出道起源者23例,左室流出道起源者7例),分别测量并计算其胸导移行区、移行区指数、V2移行指数、R波间期指数、R/S振幅指数、V2S/V3R指数、最大屈折时间(TMD)、最大曲折指数(MDI)、假性δ波(PdW)、类本位曲折时间(IDT)、最小RS时间(SRS)等,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各鉴别指标与心内电生理标测结果或成功射频消融点是否有差异,并计算各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的一般特点:起源于LVOT和RVOT的VAs通常表现为额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R波正向且较高),在aVL和aVR表现为QS型;RVOT起源心电图表现为LBBB图形,LVOT起源心电图表现为RBBB或LBBB图形;RVOT起源的VAs胸导移行区在V3及以后,LVOT起源的VAs胸导移行区在V3及以前。LVOT和RVOT起源的VAs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及年龄组成无统计学差异, QRS时限、PdW、TMD、MDI四项指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胸导联移行区、移行区指数、V2 移行指数、R 波时限、R 波间期指数、R 波振幅、R/S 振幅指数、V2S/V3R指数、IDT、SRS十项指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各鉴别指标与成功射频消融或心内电生理的标测结果比较,R/S振幅指数(截断值取0.30)和V2移行指数(截断值取 0.50)两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它们在区分右室流出道起源的 VAs 中敏感性最低,分别为 65.22%和 56.52%。胸导联移行区、移行区指数、V2 移行指数(截断值取0.60)、R波间期指数(截断值取0.50)、R波间期指数(截断值取0.51)、R/S振幅指数(截断值取0.34)、V2S/V3R指数等七项鉴别指标无统计学差异,R波间期指数(截断值取0.51)在区分右流出道起源的VAs中敏感性最高,为100%;其次为移行区指数,敏感性为95.65%;当R波间期指数截断值取0.50时,其敏感性为91.30%;胸导移行区和V2S/V3R指数敏感性相同,均为86.96%;当R/S振幅指数截断值取0.34时,其敏感性为82.61%;V2移行指数(截断值取0.60)敏感性最低,为69.57%。综上所述,敏感性由高到低分别为:R波间期指数(截断值取0.51)>移行区指数>R波间期指数(截断值取0.50)>胸导移行区=V2S/V3R指数>R/S振幅指数(截断值取0.34)>V2移行指数(截断值取0.60)>R/S振幅指数(截断值取0.30)>V2移行指数(截断值取 0.50)。特异性则移行区指数最低,为 71.43%,其余八项鉴别指标均为 85.71%。R 波间期指数(截断值取 0.51)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最高,分别为95.83%和100%。R波间期指数与移行区指数联合区分右流出道起源的 VAs 时,敏感性仍高于其他指标,但特异性较单独使用时下降;与其余各鉴别指标联合诊断时均为特异性不变,敏感性较单独使用时下降。 结论: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 QRS 波群的形态及特征,结合各鉴别指标,可以对OT-VAs的起源部位进行预判。在不考虑患者心脏是否转位、呼吸影响、胸廓形态等个体差异的情况下,R 波间期指数截断值取 0.51 时,在区分右室流出道起源的 VAs中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高,特异性亦不低于其它鉴别指标,诊断准确性最高;与移行区指数联合区分右流出道起源的 VAs 时,敏感性仍高于其他指标,但特异性较单独使用时下降;与其余各鉴别指标联合诊断时均为特异性不变,敏感性较单独使用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