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2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室温气敏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988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飞跃,但工业污染气体及交通废气的排放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因此检测污染气体浓度,监测人类身体健康状况成为了目前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的检测污染气体的传感器材料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型气敏材料,虽然其拥有制备成本低,工作稳定性良好等优良的特性,但是其高温操作导致的高能耗和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气敏传感器热点之一就是挖掘可见光激发、高选择性、低浓度测试级别的室温纳米敏感材料。硫化锡作为一种新型类石墨烯材料,有着优异的可见光激发室温性能,已被广泛应用在能源、储能和光催化领域,但是在气敏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少之甚少。本文基于对二硫化锡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室温气敏性能测试,通过水热法复合不同材料改善了其室温气敏性能。  首先本文采用二水合氯化亚锡和硫代乙酰胺经过简单的水热反应,制备出了纳米片状硫化锡材料。各种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了片状的六边形二硫化锡,直径在5μm左右。通过气敏性能的测试发现,材料在紫外光、绿光和白光激发均有气敏性能,但是在白光激发条件下,响应最强烈。同时测试了材料对不同气体的响应,结果表明材料对NH3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和气敏性能。  基于二氧化锡纳米颗粒的基板表面修饰方法制备出了二硫化锡颗粒修饰硫化锡基气敏材料。SEM、TEM结果表明,二氧化锡颗粒大量复合在硫化锡表面,其粒径在5nm左右。在可见光室温激发的条件下,材料对NH3表现出较好的光气敏性能,对50ppm NH3的敏感度是纯二硫化锡的4倍。  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制备出花状SnS2/CNTs复合室温气敏材料。并通过调控CNTs与二硫化锡的摩尔比,控制所得SnS2/CNTs材料的形貌。通过控制得到花状材料的水热反应时间,研究其热力学形成过程。通过各种表征方法详细的表征了所制备的SnS2/CNTs复合物。结果表明,材料通过形核-溶解-再形核过程从立方晶系的硫化亚锡逐渐转变成六方晶系的硫化锡。通过在室温条件下测试材料的对各种气体的气敏响应,发现SnS2/CNTs复合材料对NO2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ppb级灵敏度。结合前人的工作和现有的理论基础,本文解释了可能的花状纳米微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导电机理。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饮用水源地受营养盐污染的形势严峻,全国多地湖库因摄入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盐而导致水体已接近甚至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天津市唯一饮用水源地——于桥水库,也正面临着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9.98平方公里。和平区辖区内无工业污染源,2012年实施了集中供热“煤改燃”工程,初步建成“基本无燃煤区”。目前,和平区主要污染源包括施工扬
本文主要研究分别以葡萄糖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氨基功能化的碳材料,通过SEM、FTIR、BET、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其形貌、成分等性质,并进行了对活性艳红k-2bp
皂素工业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医药化工行业,其外排废水属难处理高浓度含酸有机废水。由于污水处理难度大,运行费用高。目前除少数皂素企业进行简单的处理外,大多数直接排放。对周围
两淮矿区煤炭开采导致广泛的土地沉陷和积水,形成许多小型塌陷湖泊,矿区原有的农业种植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转变,生态系统的生产方式亦发生彻底变化,塌陷湖泊初级生产力相关研究对深入理解这一特殊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煤矿开采生态效应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应研究。首先对淮南“潘谢”矿区的5个塌陷湖泊水体和淮北“朱-杨庄”矿区的3个塌陷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选取淮南矿区3
范堡罗航展是世界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航展之一,它开创了“专业日+公众日”的模式。自60年代开始,范堡罗航展定为双数年的7月中旬。范堡罗航展绝对是航空迷的一场盛会,不过参
本文以纯度为99.99%金属Ti为靶材,玻璃为基底,Ar为溅射气体,N_2和O_2的混合气体为反应气体,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不同参数下的TiO_(2-x)N_x薄膜,并通过基底加热或后续退火的方法使薄膜得到进一步晶化。利用XRD,TEM,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及光催化反应等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薄膜的晶型结构、成份组成、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运用直流磁控溅
根据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调查结果,我国湖泊已经普遍面临富营养化问题,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湖区、云贵湖区、
智能水凝胶由于具有刺激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组织培养、药物释放、传感器、人造肌肉、分子筛、记忆元件开关、活性酶的固定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近年来受到研
生物质垃圾是一类有机垃圾的统称,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垃圾、庭院垃圾、农业垃圾、林业垃圾等,具有分布广泛、产量巨大、可再生性好等特点。经合理地开发、利用可将其转化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