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血浆游离DNA中及病理组织中BCL-6、CDC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表达水平在DLBCL的早期诊断、治疗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由山东省肿瘤医院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54例DLBCL病例资料。分别提取20例初治者、20例难治者,14例临床缓解的DLBCL患者的外周血血浆游离DNA标本,并提取20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血浆游离DNA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DAN的表达浓度,并通过PCR的方法检测BCL-6、CDC7在血浆游离DNA中的表达。收集所有患者抗肿瘤治疗前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BCL-6及CDC7表达情况。统计患者生存资料,比较不同BCL-6、CDC7表达情况下患者的生存率。两组间率的比较用?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分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双侧?=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4例DLBCL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均成功提取出血浆游离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血浆游离DNA浓度,初治组DNA浓度为120.6?24.0 ng/ml;难治组DNA浓度为117.0?27.6 ng/ml;缓解组DNA浓度为2.5?0.8 ng/ml;对照组DNA浓度为2.2?0.8ng/ml。初治组和难治组DNA浓度明显高于缓解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血浆游离DNA检测中,BCL-6阳性表达55.6%,阴性表达44.4%;BCL-6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对比2年OS分别为76.6%、62.5%(P=0.009);BCL-6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年PFS分别为46.6%、33.3%(P=0.246);BCL-6阳性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IPI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CDC7阳性表达51.9%,阴性表达48.1%;CDC7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2年OS分别为40.4%、66.7%(P=0.045);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年PFS分别为28.7%、46.8%(P=0.048);CDC7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IPI评分及近期疗效具有相关性(均P<0.05)。3.免疫组化实验中,BCL-6阳性表达率61.1%,阴性表达率38.9%;BCL-6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对比2年OS分别为72.7%、61.9%(P=0.027);BCL-6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年PFS分别为51.5%、38.1%(P=0.372);BCL-6阳性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IPI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CDC7阳性表达率46.3%,阴性表达率53.7%;CDC7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对比2年OS分别为44.0%、75.9%(P=0.034);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年PFS分别为32.0%、48.3%(P=0.108);CDC7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IPI评分、LDH水平及近期疗效具有相关性(均P<0.05)。4.BCL-6在血浆DNA及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5.6%和61.1%,P值为0.558;CDC7在血浆DNA及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9%和46.3%,P值为0.564,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DLBCL患者血浆游离DN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DLBCL完全缓解后游离DNA浓度水平接近健康人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游离DNA浓度检测对DLBCL早起诊断、判定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2.BCL-6阳性表达与DLBCL患者的临床分期、IPI评分及2年OS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症状、近期疗效及2年PFS无明显关系。CDC7阳性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IPI评分、近期疗效及2年OS有关,而与性别、年龄、B症状及2年PFS等无关。3.BCL-6、CDC7在血浆游离DNA中检测与免疫组化中检测对判断DLBCL患者预后具有一致性。DLBCL患者BCL-6及CDC7在血浆DNA中及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因此血浆游离DNA的检测有望成为DLBCL检测的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