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上皮内瘤变中诊治价值的初步探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ology_leo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在消化道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消化内科收治的40例进行ESD手术的消化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7.2±12.4岁(37-78),病灶直径3.2±2.3cm。病灶分布:食管7例;胃21例;肠12例。术前对所有病例进行普通内镜、色素内镜、NBI及超声内镜检查,并获取术前病理,40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后进行术后病理检查,详细记录手术及内镜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诊断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评估ESD治疗消化道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所有病例按计划术后内镜随访3-6月。结果采用ESD技术成功切除所有消化道上皮内瘤变病灶,与术前病理相比,术后病理符合率为52.5%,差异率为47.5%。其中术前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例病人中,术后病理1例为浸润癌,6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为腺瘤,4例为慢性炎;术前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10例病人中,术后病理2例为浸润癌,2例为黏膜内癌,1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为增生性病变。病理级别术后上升组与符合组相比,男女性别的差异和术前病理上皮内瘤变高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SD手术完整切除率92.5%(37/40),切除病灶直径3.2±2.3cm;从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结束时间75±46.5min;术中均有少量出血(<150ml),应用APC及热活检钳电凝处理均能成功止血;术中穿孔率7.5%(3/40),予以金属钛夹夹闭、抗炎支持、禁食等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迟发性出血率5%(2/40),予以止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发生一例术后迟发性穿孔。37例切缘均为阴性,3例发现肿瘤浸润,其中2例追加外科根治手术治疗,1例追加放疗。35例完成6个月随访,3例完成3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ESD技术不仅能更好的明确病灶病理,降低术前普通活检的漏诊率,而且能安全有效的治疗消化道上皮内瘤变。本研究发现男性和/或术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人术后病理级别往往较术前病理级别升高,建议此类病人更应及时进行ESD诊断和治疗。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各种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并从中筛选有价
目 次前 言细胞核酸蛋白与滤毒核酸蛋白滤毒的一般性质及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滤毒的特一性和变异性细菌核酸蛋白与核酸的免疫学性质去氧核醣核酸与肺炎球菌的变异组机内核酸的
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的教学实践,概括了论坛式教学的主要特点与基本规律,以便为在其他课程中运用该种教学方法提供启发与借鉴。论坛式教学在
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利用课程论坛进行交流学习的有关数据.得出结论:(1)学习者的性格不会导致其浏览行为的差异,但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课程论坛中的浏
【正】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城建档案馆都是集中统一地保管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资料的基地,是我国档案馆事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都是通过征集、接收档案进馆,并予以
“荣誉惩罚”指的是通过剥夺或贬低学生曾经获得的荣誉,从而实现规训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发现,不当的“荣誉惩罚”会引起学
目的:探讨大蒜素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以期为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建立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并随机
复方板篮根片由板蓝根、石椒草、蒲公英、阿司匹林、朴尔敏和咖啡因等中西药组成。应用于防治流感和感冒,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率达93.6%。文中介绍了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