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杨大城子油层组是X区块的次要含油层系,在勘探初期未受重视,随着勘探开发的逐渐深入,该油层逐渐凸显出开采价值。由于区块主要目的层是上覆扶余油层,多数井未完全钻穿杨大城子油层组,地层揭示不齐全,目前资料无法掌握油层发育情况,没有对X区块杨大城子油层做过详细油藏描述,迫切需要沉积微相的理论体系指导。本次研究首先从研究区地质背景入手,针对杨大城子油层组命名混乱的问题,利用小层对比标志卡准层位,结合多种对比模式和层拉平技术,将X区块杨大城子油层组资料较为丰富的1、2、3三个砂层组划分为6个小层。结合重矿物组合特征,对比各小层砂厚等值线图与砂地比等值线图后发现,研究区受多个物源影响,其中西南方向的通榆—保康沉积体系是主要物源。综合分析取心井单井资料,结合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等多种相标志,认为X区块杨大城子油层组为曲流河相,主要发育河床滞留、点坝、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等微相,建立本区曲流河沉积微相模式。通过对研究区88口井测井曲线资料分析,作出本区6小层8沉积时间单元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发现研究区各小层发育3-5条分支河道,河道数目多且弯度较大,摆动剧烈,水流能量较大。河漫滩在剖面上十分发育,河道砂体被包裹其中。沉积微相能够有效控制砂体的展布范围,砂体自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延伸,呈条带状分布,受控于河道延伸方向,因此不同微相储层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区别。研究区16、19两个小层砂体钻遇率高,河道砂体连片分布,具有较稳定的沉积环境,是具有高发开价值的优势储层,有可能在油田后期开发中接替扶余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