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聚合物(PPV)/无机纳米粒子(Ag、PbS)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r20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0年Burroughes等首次发现聚对苯乙炔(PPV)的电致发光特性后,这个具有光电多功能特性材料受到了科技界的重视,而这类电致发光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发光机理和EL器件制作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PPV不仅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光伏转换特性、光学非线性特性。PPV及其衍生物在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器中的应用标志着这类聚合物研究的不断成熟。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标志着纳米科技时代的到来。在无机纳米材料中,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是当前纳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由此引起了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另外,纳米半导体材料是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制造的新型材料,它具有与体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随着材料维度的降低和结构特征尺寸的减小(≤100nm),量子尺寸效应、量子干涉效应、量子隧穿效应、库伦阻塞效应以及非线性光学效应都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体现了纳米半导体材料所特有的性质。为此,本文筛选了金属纳米材料和半导体纳米材料中具有代表性的银(Ag)和硫化铅(Pb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掺杂、静电纺丝、分子自组装技术实现了Ag /PPV复合纳米纤维和PbS/PPV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并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此项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而且能够为研究无机纳米粒子与电子聚合物材料之间的作用机理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从而加快聚合物材料的实用化进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发射(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效应的荧光分子因其在固体状态下量子产率高、Stokes位移大、光稳定性强、信噪比好等特点,在光电材料、化学传感
本文首先介绍了聚芳酰胺﹑聚芳酰亚胺的发展历史,以及其性能应用的研究,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本章以蒽酮,苯酚和邻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9,9-二(4-羟基苯基)蒽酮(BHPA)和9,9-二(3-甲基-4-羟基苯基)蒽酮(BHMPA),再通过与对氟硝基苯反应制备9,9-二[4-(4-硝基苯氧基)苯基]蒽酮(BAPPA)和9,9-二[3-甲基-4-(4-硝基苯氧基)苯基]蒽酮(BMAPPA),
学位
液晶相是兼有液体流动性和晶体光学各向异性的相态。迄今被发现具有液晶性质的物质几乎都是有机物,有小分子也有高分子。按照在液晶态中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向列相、近晶相和胆甾相等。向列相,只在长程上具有一维取向有序性(如棒状分子只在分子长轴方向上保持互相平行或近于平行,这个方向称为director),是液晶态中重要的成员,尤其在液晶显示方面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前期研究认为,大多数液晶化合物只有一个向列相
币金属炔化物由于结构多样化以及其在非线性光学、发光和有机光电子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币金属的炔化物经常用来合成聚合材料,一种用来合成低聚化合物的方法
金属-有机复合物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光、电、磁等特性,在环境、材料、催化、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间的特殊作用制备了两种金属有机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