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下《莳萝泡菜》中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交流中,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但特殊的语言现象。话语标记语是行使特殊语用功能的词语、表达或者结构。如果把话语标记语从它所依附的话语中去掉,该句子的命题意义和语义内容意义及语法正确性都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该句在社会层面上的语用适当性和人际关系通常会受到消极的影响。所以,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语用意义。该论文以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为理论框架,旨在研究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首先,本文改变了从语法和语义这种单一层面对语言结构的较为传统的研究分析方法,结合语言学最新的研究来分析它的理论成果;其次,本文突出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状态对话语标记语的影响,相较于只从听者的角度来阐释话语的表达,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状态影响下产生的话语标记语在阐释语言表达方面更具解释力;最后,在语言交流中,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机制,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和挖掘出隐藏于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心理轨迹,从而进一步探索和掌握语言发展的法则,以便语言及话语标记语能被更恰当、更准确地运用,最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成功交流的目的。本文中顺应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话语标记语对语言语境的顺应,本文作者将顺应理论和关联理论结合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关联-顺应模式;第二方面,话语标记语对非语言语境的顺应,旨在反映并暗示语言使用者的元语用意识。本文总共包括六章内容,其中引言作为第一章出现,主要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话语标记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是整个论文的理论支撑,主要介绍了顺应理论。Verschueren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不断对语言选择做出顺应的过程,话语标记语可以理解为语言顺应的结果和手段。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在语言语境下,话语标记语在顺应关联原则过程中发挥的语用功能。为了在话语生成时更好地交流,减少话语理解时听话人所付出的努力,选用话语标记语来顺应与当时语境存在的最佳关联。话语标记语可以用来推断、加强或减弱命题等。第五章是在非语言语境下阐述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非语言语境涉及元语用意识,话语标记语是元语用意识顺应的结果,同时也是元语用意识的体现,可以建立与听话人的关系,转移话题等。第六章是对整篇论文主要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缺点,并对将来进一步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来讲,往往教师在讲台上累死累活,坐在下面的学生们却置若罔闻,思想游离于九天之外,一点知识也不能从课堂上获得。可见,传统教学方式是不适用与大学英
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之一,我国古代包装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其数千年的发展流变过程中,科学技术可谓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不断演进的材料、造型、装饰等方面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法以英汉条件句——IF/“如果”条件句为基础,在认知语言学中原型理论的框架下进行IF与“如果”条件句的对比研究,具体内容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揭示英汉原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对教育者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其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信念固着偏见、刻板印象和虚假一致偏差等几种主要的社会认知偏
2006-2015年的高等教育跨越了"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阶段,从各方面都确定了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