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断块烃类气驱注入参数优化及方案设计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断块属于复杂断块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在注水开发后期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呈现出“五高一低”的开发特征。L断块经过基础井网开采、注采完善以及精细注采调控三个阶段的开发,截止2019年12月,综合含水率达到96.74%,采出程度为22.81%,继续采用水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效益较差。又由于化学驱矿场试验效果不明显,为此本文针对该断块提出烃类气驱注入参数优化及方案设计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区块开发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利用Petrel软件针对L断块断层多、区块小的特点采用井震结合的方式建立了L断块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该模型可精确描述断层变化及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CMG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水驱历史拟合,明确了剩余油类型、分布特征,并对该断块剩余油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明确了该断块剩余油挖潜潜力。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开展烃类气驱注入参数优化,根据参数优化结果设计初步方案,即井网为排状交错注采井网(高部位注气+中部采油),井型为定向井注+水平井采,井距为125m,注入方式为连续注气,注气量为0.6PV,注气速度为0.08PV/a,采液速度为6%;结合单井配产配注方案设计结果,明确该区块烃类气驱最优注入方案。并根据最优方案进行开发指标预测,全区采收率提高10.33%,烃类气驱效果显著,以便为该断块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水力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储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其中,致密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方法对储层压裂层位优选、提升储层产能尤为重要。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S区块岩性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油藏物性较差,渗透率低,泥质含量高,急需通过储层压裂改造技术提高储层产能。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研究区H-2、H-7井泉头组致密砂岩岩样为例,对研究区岩样进行基础力学实验,得到研究区岩石基础力学特征,并通过X衍射实验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非典”和新冠两次重大疫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疫情造成了经济的倒退,给数量巨大的企业带来了灾难性打击。“新冠”疫情期间,贵港市2020年1季度GDP增速5%,比2019年同期增速下降8.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财政资金的直接支持,在重大疫情当中受到的冲击更大,抗风险的能力更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营经济是主要的市场主体,研究重大疫情冲击下民营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
在未来的智能导向钻井过程中,如何准确识别油层以及储层参数预测是成功智能导向的关键一环。而常规识别油层及预测储层参数的方法是在地面利用实验获取或解释相关数据的潜在信息,该判别方法的滞后性,不能在井下实时对油层识别及储层参数预测。因此,主要利用随钻测井技术直接测量井下的随钻测井数据,建立随钻测井数据与油层识别及储层参数预测的井下实时模型,在井下为智能导向钻井工具提供井眼轨道设计依据,提高钻遇率。针对上
深海油藏的钻探过程面临着海底页岩稳定性差、钻井液用量较大以及安全压力范围较窄等问题,针对这些工况难点,双梯度钻井技术手段应运而生。空心球钻井技术是将轻质材料球通过注入管线输送至环空井筒当中,使混合流体的密度接近海水,进而在井筒内部产生两种压力梯度,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井喷事故等问题的发生。采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的欧拉-欧拉多流体模型对岩屑和空心球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进而总结出了空心球的注入对岩屑运移规
随着油气开采不断向深层扩展,高效破岩技术需要进一步的革新才能更好的为深井、超深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任务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手段,从细观岩石内部裂纹的角度针对高效破岩技术之一的简谐振动冲击钻井技术进行研究。基于基础力学理论建立了简谐振动冲击作用下单齿切削含单一裂隙岩石单元的起裂数学模型,并分别开展了静载作用下和动静载联合作用下单齿切削含预制裂隙岩石以及球型齿轴向
井壁稳定研究一直是钻井工程的热点课题。井壁失稳主要是地层被钻开形成井眼后打破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此时井周应力二次分布,为维持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工程中通过向井眼中注入一定钻井液,钻井液形成的液柱压力来维持地应力平衡,注入密度过高时无法维持地层原有的平衡;注入的钻井液密度过低时,钻井液通过微裂缝进入地层,物化作用造成页岩强度降低从而发生井壁坍塌。传统的井壁坍塌计算模型一般都是基于单一弱面结合M
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极高,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经济高效开发这类储层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目前在研究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的规律时,注入的液体大都为纯液体,很少考虑支撑剂。在进行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时,一般假设各簇裂缝的缝长、缝宽、缝高等均是相等的,没有考虑到实际多簇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形态是非常复杂的。且常规的裂缝参数优化方法只是找到了该区块最适合、最理想的裂缝参数,没有考
致密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且有大量发育的天然裂缝的特点,一般利用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压裂改造。但是,在实际的压裂过程中,由于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具有多样的发育方向,在天然裂缝的影响下,有时会导致水力裂缝转向不利于开发的方向,将会降低水力裂缝和天然裂缝的沟通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天然裂缝,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造缝特征和水力裂缝扩展延伸规律,这将提高致密储层的水力压裂改造效果,利于有效开发。但是,目前所采用的的数值
页岩储层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过程中,由于应力干扰和层理弱面的存在,多簇裂缝主裂缝以及层理和缝高之间存在强烈的竞争扩展效应,而目前现场对这种多裂缝竞争扩展规律的认识仍不清晰,无法确定最优的压裂参数,因而难以提高压裂效果。本文以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页岩水平井储层多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室内力学实验明确了不同储层深度下页岩抗拉强度和单轴三轴下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了应力差和排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常规油气资源已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非常规油气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非常规油气储层若不经过储层改造,无法直接进行油气开采。水力压裂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改造措施,但压裂液在使用时会与地层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降低储层压裂后的产量。为了解决水力压裂所产生的问题,CO2泡沫压裂技术被提出并被逐渐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