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大批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它们有能力进行海外业务的扩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得以持续稳定的增长。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逐渐发展,尤其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以往的基本理论能够解释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用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难以完全解释。另外,学术界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大多数学者主要从东道国因素,母国因素以及东道国和母国双边因素来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东道国制度环境、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方面,母国技术水平、政府参与、资源需求等方面,以及制度差异和文化距离等方面。现有文献中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考虑到要素价格扭曲这个因素,同时纵观要素价格扭曲的相关文献,也极少有涉及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要素价格扭曲与我国企业是否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投资强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要素价格扭曲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素价格扭曲会因为避免贸易摩擦、转移过剩产能和获取他国资源等原因,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另一方面,要素价格扭曲使得企业生产率受到了抑制,进而不利于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来验证要素价格扭曲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在整体样本上,要素价格扭曲会正向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和强度。即要素市场存在价格扭曲时,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倾向和对外直接投资强度会随着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分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发现要素价格扭曲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特征,具体变现为:从企业的行业属性看,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以及提高强度时会受到要素价格扭曲对其的正向影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和强度则受到其负向影响;从企业的所有制看,要素市场存在扭曲时,国有性质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强度能够随着扭曲程度的加深而正向提高,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其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和强度会受到要素价格扭曲的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企业创新和要素市场改革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引导中国企业科学决策并主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