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资源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共有自然和人工湿地面积900.96平方公里,占到全市面积的8.9%。浐灞生态区的湿地是我市面积较为集中、湿地功能较为完善的区域之一,经调查浐灞生态区湿地面积共约2533 hm(2含广运潭景区湿地773 hm2)。其中河流湿地304 hm2,河漫滩湿地1456 hm2,人工湖泊湿地773 hm2(其中湖泊233 hm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浐灞生态区湿地动物种类共有27目50科约150种。其中两栖爬行类4目7科14种,鸟类14目28科76种,哺乳类5目7科20种,鱼类4目8科40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两栖爬行类的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花背蟾蜍(B.raddei);鸟类的大白鹭(Egretta alba)、大鸨(Otis tarda)、哺乳类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草兔(Lepus capensi s);鱼类的黄黝鱼(Hypseleotris swinhonis)、黄鳝(Monopterus albus)等,浐灞生态区湿地共有植物种类49科,181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科2种、被子植物有48科179种。其中具有典型生态意义,对于湿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inn.) Beauv)、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inn)、.莎草(Cyperus rotundus Linn.)、灯心草(Juncus effuses Linn.)、泽泻(Alisma orientale (Sam.) Juzepcz.)、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inn.)等,调查结果显示浐灞生态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充分保护和利用湿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优先,开发利用为主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主要对浐灞生态区内的湿地自然状况、湿地植被、湿地野生动物和湿地周围状况及利用保护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其从湿地动植物资源、湿地经济及生态效益、湿地社会效益、湿地脆弱性、湿地稀有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提出对浐灞湿地的恢复及保护利用有效途径和合理化建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对湿地资源的评价结果,提出针对现有问题的五条建议,力图摸清浐灞生态区湿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为浐灞生态区的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以确保浐灞生态区湿地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