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区用地分析及优化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ne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国家大力支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背景下,因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运行速度快等特点,我国各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同时也对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弊端,出现了营运亏损、投资回报小等现象,使得轨道交通建设进入瓶颈期。因此,如何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进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是本文探讨的主要方向。首先,论文从理论层面入手,通过对TOD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模式、功能分区、适用地区及设计原则等内容的梳理总结,认为TOD模式可引导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有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避免无效开发和过度开发,还可满足居民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同时从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的影响以及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反馈关系这三个角度着手,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反馈的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其次,针对传统土地利用数据获取手段既耗时耗力又不能保证数据准确度的缺点,本文引入RS技术,结合实地调研获取兰州市已开通的轨道交通1号线站区高精度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并基于GIS平台构建了轨道交通站区综合数据库,以此为数据支撑对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多尺度、多角度的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各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分布较不均衡,站点周边地区用地失衡现象普遍,最终呈现出轨道交通无法高效运营,站区土地利用得不到合理开发、交通拥堵问题常态化的城市发展局面。最后,立足TOD理论,结合实际构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数据包络法(DEA)权重做二次修正,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轨道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并对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土地利用协调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之后,对土地利用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各案例站点普遍存在着协调发展不足的现象,未能实现协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受限,可到达性不高;(2)轨道交通线路尚未形成规模,整体性不高;(3)轨道交通站点片区用地功能单一,多样性不足等。针对该结果,并结合各案例站点实际情况,对未能实现协调发展的典型站点提出针对性的具体优化整改措施,并为兰州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和土地利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框架,利用战略耦合,分析大湾区各城市的战略耦合模式发展及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与分工的差异,以深入认识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研究发现,1)粤港澳三地的战略耦合模式和演变过程均存在本质差异,从属于不同的全球生产网络。香港在发展本土制造业及后来的“前店后厂”的过程中,经历了2次依附耦合到解耦的过程,在金融业上形成互惠耦合模式;而澳门在制造业上经历了2次从依附耦合到解耦的过程,在
标准成本法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管理控制应用,主要是通过其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直接的差异分析,追根溯源,挖掘超工时、损耗浪费的背后原因,做到事前核算和管控,从而达到实际发生成本的成本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以光大制造公司的生产过程为例,企业通过设定产线直接材料的标准采购成本和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测算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际生产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实际生产的管理效益状况,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生产管
专业诊改是确保专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引,构建了以学习成果达成度为诊改依据、以培养目标到培养结果的层层支撑为前提、以影响学习成果实现的关键因素为诊改要素、以各利益相关方为诊改主体的专业诊改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导下,对专业首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该诊改体系有助于引导专业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反向追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解决专业发展中最为紧迫的问
高度危险作业区域的管理人与作业人为同一危险源的共同控制人,对危险实现造成的损害负连带赔偿责任。《民法典》第1243条的"高度危险活动/物"与高度危险责任章的"高度危险(作业)"内涵及外延一致,故高速公路非属本条"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12]19号解释第9条第2款的思路应予修正。危险作业区域管理人的责任不以过错为要件,但犯下额外过错的,不得援引受害人过错抗辩而减轻责任。本条并无特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确实解决了传统民意表达的某些难题,但网络民意的出现却加剧了民众对于司法活动的意见冲突。在分析对比江歌案和药家鑫案件之后,对网络民意的基本内涵以及它对司法活动的影响展开讨论,分析网络民意在中国和日本对于司法活动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对措施,以此发挥网络民意对司法的积极影响,实现网络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算法逐渐成为传播的基础设施和底层逻辑,并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与人的关系发生着流动的变化与迭代。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唐·伊德"人—技"关系视角,阐释人与算法技术"具身—诠释—它异"的三重关系交迭:具身关系下的算法技术"抽身而去",成为一种透明的存在;诠释关系下算法作为"中介""界面"本质所具有的负面效应引发人们的"算法焦虑";它异关系下算法作为一种"准他者"促逼人们沦为技术宰制下的"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要驱动力,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必须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兴工业化的出现,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职业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方发达国家也在逐步完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目的调查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2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现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2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73例(58.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添加膳食纤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20分、血糖≥11mmol/L、使用抗生素≥2种、肠内营养制剂日用
报告分析2021年我国网络内容治理中8类代表性问题,认为目前我国的网络内容治理进入超级治理阶段,国家主体的决策行动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公众和社会被征召配合治理网络,治理的客体颗粒度不断细化,而对特定群体的定向保护、治理缓冲期的预置等也体现出我国目前网络内容治理所正在进行的"以数据要素为抓手调整信息内容秩序,通过治理信息内容生态来整合社会组织与群体"的"双重中介"模式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