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宅建设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指导,这种增长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房子虽新,但布局或因循守旧或盲目追随城市住宅,形态混乱、千篇一律。从功能角度来看,当今农宅无法同步满足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节能环保角度来看,较之传统做法,遍布全国各地的粘土砖农宅不仅保温隔热性能下降,导致采暖降温能耗上升,同时浪费耕地资源并形成大量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而由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条件与城市不同,照搬城市住宅的成熟做法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仅资源及环境难堪重负,且受经济条件限制短时间内也是不现实的。随着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步伐,处于其中的广大农村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城市化是否是其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未来农宅的发展何去何从?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探寻一条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农宅发展道路显得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冀中地区农宅,以深入调研为基础,探索适合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现实情况的适宜性建造策略,并进行设计实践,提出样板房设计方案,以期对冀中地区农宅适宜性建设方面提供一定探讨性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范围及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概括性的论述;第二章:相关理论与实践。对适宜技术理论从起源与发展、内涵、特征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国内外相关实践进行分析,学习其经验总结其教训,并探讨国内生态农宅实践对于冀中地区农宅的可借鉴之处;第三章:冀中地区现状调研与分析。首先对冀中地区整体气候、环境特点进行简要综述,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大量一手资料,了解当地农宅建设情况及农民住房需求,总结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后期设计方案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章:适宜性建造策略。从环境、社会、技术三方面提出针对冀中地区农宅的适宜性建造方法;第五章:样板房设计。基于对调研问题的总结及适宜性建造方法的研究,提出单体农宅设计方案;第六章:作为结语部分对冀中地区农宅建设进行总结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