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基督教徒的社会结构辨析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ta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自耶稣出生至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为止的大约400年(即从公元1世纪初基督教诞生到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是早期基督教时期。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基督教的襁褓期,是基督教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逐渐传播、发展、壮大,并突破种种藩篱,最终确立在罗马帝国统治地位的过程。但是本文考察的范围是从耶稣诞生到2世纪结束,因为从瓦勒良皇帝颁布的一道命令中,能明显的看出当时有许多元老、罗马骑士以及一些有身份的夫人都信仰了基督教,这是3世纪初。而4世纪初君士坦丁的改信及其随他之后贵族的纷纷改信,更足以表明早期基督教中有上层人士。漫长的400年的发展,不言而喻早期基督教中肯定有出身于上层的信徒。而在学界最受争议的就是基督教诞生之初(自耶稣出生至2个世纪末)基督徒的社会阶层的情况。 国内的传统观点认为,早期基督教徒都是被压迫者,是清一色的无产者、穷人或奴隶。然而,研究发现,基督教从诞生之日起就触及到了罗马帝国的各个阶层,其中不乏身份显贵之人。保罗的追随者中就有很多是富裕之人,宫廷中很多有权势的奴隶在基督教兴起时就被转化为基督徒,1、2世纪护教士的出现则说明基督教已赢得社会上一些有知识人士的信仰。针对这种历史现象,本文运用史料分析的方法,对保罗的追随者的社会基础、早期护教士和2世纪前的贵族、宫廷的信仰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通过对宗教的社会学理论的阐述,陈述了早期基督徒并不都是来自社会被压迫者这一历史事实。并进一步论述了早期基督教中的上层基督徒对早期基督教发展的贡献。这些富裕的教徒为基督教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权力上的支持,而护教士在与异教徒的辩论中,逐步的改变了民众对基督教的误解,他们对基督教教义的阐述和充实也为基督教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介绍并引出本文的观点和研究目的;第二部分通过对传统的两种错误观点的介绍和批判及对宗教社会功能的阐述,说明早期基督徒不可能都是来自下层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简单地概述了基督教兴起时罗马帝国社会的宗教需求;第四部分通过对保罗追随者社会地位的分析,论证了早期基督徒并不都是穷人和奴隶;第五部分分析了护教士等知识分子和贵族及宫廷内对基督教信仰的情况;第六部分介绍了上层基督徒对早期基督徒发展的贡献;第七部分为本文的结语部分。
其他文献
空—地光通信系统以其容量大、体积小、保密性高等优势,正适合替代微波系统作为传输方式,其应用成为解决空—地信息传输瓶颈问题的理想方案。本文分析了空—地光通信系统技术
唐代州政府研究是唐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州的一般制度、刺史及上佐等,而对于州具体职能部门-六曹-则研究较少。本文即以唐代州政府
地产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是英国农业发展的三架马车,在18、19世纪的英国农业社会中地产主和租地农场主又是对英国整体农业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在不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割据时期,长期的分裂以及南北之间不同的环境、风俗等因素,导致南北双方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文学风尚上,北方文人的文风较传统,质朴而古拙;南方
随着NGN、IPTV及未来3G业务的不断推出,电信宽带承载网络需同时承载语音、数据及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在宽带接入层面需打造一张多业务承载网络,并阐述了中兴通讯为电信运营商提
论述了基于SDH的MSTP技术是城域网的主流技术,MSTP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尤其是GFP、Vcat等技术的引入,明确了其商用化应用中的技术定位。 It discusses that MSTP